第83章(第4頁)

  不過,近十年來,因為專注于向東掃滅六國,隴西駐軍大減,衆人也很多年沒去長城外“打柴”了。

  面對屬下的詢問,李信卻不答,隻掏出一篇書寫在紙上的诏令,讓尉史、長史們過目。

  “是陛下新送至的密令?”看到鮮紅的大印,尉史們都有些激動。

  “不止是诏令。”

  李信難掩心中的激動,卻仍淡淡地說道:“是檄文!”

  衆人對之下拜,這才讀了起來。

  “周厲王無道,諸侯或叛之,西戎反王室,滅犬丘大駱之族,大駱者,秦之别宗也。”

  “周宣王即位,乃以秦仲為大夫,誅西戎,秦仲入西戎,寡不敵衆,死不旋踵,秦與戎遂為世仇。”

  “秦仲有子五人,其長者曰莊公,乃召昆弟五人,借周兵七千伐西戎,破之,乃為西垂大夫。”

  “莊公居西犬丘,生子三人,其長男世父。世父曰:‘戎殺我大父仲,我非殺戎王則不敢入邑。’遂讓其弟襄公,自将族人擊戎。”

  “襄公七年,西戎犬戎與申侯伐周,殺幽王骊山下。而襄公将兵救周,戰甚力,有功。”

  “周避犬戎難,東徙雒邑,襄公以兵送周平王。平王封襄公為諸侯,賜之岐以西之地。曰:‘戎無道,侵奪我岐、豐之地,秦能攻逐戎,即有其地。’與誓,封爵之。襄公于是始國,與諸侯通使聘享之禮。襄公十二年,伐戎而至岐,卒于軍中,逝前仍疾呼諸子:‘必伐戎!’”

  “文公十六年,以兵伐戎,戎敗走。于是文公遂收周餘民有之,地至岐。”

  “其後百年,諸公又滅蕩社、小虢、彭戲氏、毫、邽、冀諸戎,遂有關中之地。”

  “及至穆公,自歧雍之間,修德行武,東平晉亂,以河為界。三十七年,用由餘謀伐戎王,益國十二,開地千裡,遂霸西戎。天子緻伯,諸侯畢賀,為後世開業,甚光美。”

  “然,是時義渠、大荔尚強,築城數十,皆自稱王。秦厲公分滅大荔,取其地。秦惠王遣庶長操将兵定義渠,義渠遂臣于秦,後複叛,昭王因起兵滅之,始置郡隴西、北地焉……”

  在這篇發給李信及隴西諸吏的密令中,秦始皇半句沒有提及尋找西王母之邦,求仙長生之事,通篇都在談秦與西戎的仇怨。

  讀下來,方知自“秦”這個邦族出現後,便與西戎有長達七百年的糾葛……

  直至今日!

  衆人繼續往下看,卻見诏書上寫道:“今朕以眇眇之身,興兵誅暴亂,賴宗廟之靈,六王鹹伏其辜,天下大定!”

  “然隴西、北地、上郡戎患未平,長城之外,盡為氐羌,朕欲繼三十五世先君餘烈,奉襄公遺言:‘必伐戎!’昌大西土,使彼氐羌,莫敢不來享,莫敢不來王!”

  “陛下将伐戎!?”

  這下諸吏可高興壞了,他們尚不知道,這隻是黑夫進言“西部大開發”計劃中的一小部分……

  李信卻是知道的,他是對西拓之策最支持的邊将。

  他雖然被貶到隴西吹風吃沙,但心中卻對一雪前恥念念不忘。

  但六國已滅,他已經失去了在中原馳騁的機會……

  而今,陛下欲繼承三十餘代秦君的傳統,對西戎氐羌開刀,作為隴西郡尉,作為以車騎見長的将軍,李信自然是統兵西征的不二人選!

  再次站在長城頭,目眺廣袤的西方,風仍像急切的情人般撕扯李信的衣裳,使之獵獵作響。

  “隴西的風從未停過。”

  他仗劍暗道:“但這一次,卻要從長城之内,向外吹去。如耾耾雷聲,飄忽淜滂,激飏熛怒,蹶石伐木,梢殺林莽,行三千裡而不息!”

 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