這就是一位騎将的魅力罷,連黑夫也不佩服不行,一個詞亦在他腦海裡冒了出來,并脫口而出!
“真飛将軍也!”
“然也!飛将軍!”
羌璜等崇敬李信的騎将也大聲附和,坐實了這個名号,黑夫仔細一想,李信本就是隴西李的始祖,李廣還是他的後代,曾祖搶了玄孫的名号,也沒啥毛病。
一些李信昔日的故吏朋友,已熱淚盈眶,他們已經很久未見李信如此馳騁而行了……
這一刻,那個輕騎追擊太子丹,越溝塹,登丘陵,冒險阻,絕大澤,斬強敵的少年将軍,仿佛又回來了!
隔了好一會,李信才從高崗上奔馳而回,身邊還跟着幾名奉命在崗上放哨的騎從,都人手一堆獵物,這是短短一刻内,李信的斬獲。
正當黑夫要與衆騎吏過去,聽李信如何誇獎高鞍馬镫時,他卻滿臉嚴肅,高呼道:
“全軍戒備,人上馬!弩上弦!将右庶長和辎重保護在後!”
李信從軍前掠過,大聲示警道:“有羌戎在朝吾等靠近!已至十裡之外!”
……
PS:見兵馬俑二号坑秦鞍馬俑,以及《太平禦覽》卷三五八引《六韬》“車騎之将,軍馬不具、鞍勒不備者,誅”。
第0373章
羊圈
雖然行軍在外,謹慎是沒壞處的,但那些小心翼翼靠近秦軍的數百羌、戎,卻不是來冒犯,而是來……跪舔的。
看着那個拜在李信腳邊,身穿戎服,辮發羌戎君長,黑夫掃了一眼禦者桑木,示意讓他将高鞍馬镫藏起來,又輕聲問一旁的羌璜道:
“此人莫非是臣服于秦的臣邦君長?”
黑夫知道,秦朝九卿之一的“典客”。就是專門“掌諸歸義蠻夷”的,其下的“行人署”相當于後世的外交部。
匈奴、東胡、月氏,海外的箕子朝鮮,濊國,西南境外種類繁多的蠻夷,東南沿海地區的閩越、瓯越、南越、西越,已經建立聯系卻還未歸附秦朝的各族,便由行人署負責聯絡,其下還有專門搞翻譯工作的人員。
此外,典客之下還有一個叫“典屬國”的機構,負責“掌蠻夷降者”。即已經降服于秦,在秦境内,但仍有獨立勢力的氐羌蠻夷,相當于後世的統戰部。
像豫章的幹越,會稽的于越,巴郡南郡的巴人,都歸“典屬國”管。朝廷管他們叫“臣邦君長”“臣邦君公”,有點像明清的土司,當年嫪毐叛亂,就煽動了隴西境内的戎翟君公。
經過對李信“飛将軍”的稱贊,羌璜似是一下就看黑夫順眼了很多,應道:
“然,将軍任郡尉的這一年多時間裡,可未閑着,洮水以西,離水以東百餘裡内,七八個部落均已在将軍‘勸說’下,臣服于大秦!”
“怎麼勸,用勁弩利劍勸?”黑夫看着個臣邦君長戰戰兢兢的模樣,可不覺得李信會與他好言相商。
羌璜笑道:“右庶長說對了,将軍出塞打過一次柴,将一個屢叛不服的大部族消滅後,這些羌戎就老實多了,紛紛請求内附為臣屬。”
從羌璜口中,黑夫得知,秦律裡,對這些歸附的“臣邦君長”是有優待的,讓他們和子弟都享受“上造”爵位的待遇。
若因不懂律令犯了下罪,應判處耐刑以上,可使出錢贖罪。又因為這些羌戎之人生性喜歡相互剽掠,若發生搶劫其他君長的“群盜罪”,也從輕發落,從死刑判為鬼薪。若要處以腐刑,考慮到這是極大的羞辱,也可以判為“贖宮”,出錢贖罪,若沒錢,就把部落裡的牛馬抵債吧。
當然,若不要命地劫掠了秦人,那法官和典屬國的官吏就要闆下臉,從重判罰了……
普通羌、戎屬邦之人,則視為黔首,無法律上的特權。
這些優待像是誘惑山羊入圈的青草,一旦入圈,就别想出去了。
律令又規定:臣屬于秦的少數民族的人,對其主長不滿而想去夏的,不予準許。什麼叫“去夏”?想離開大秦屬境,稱為“去夏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