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4章(第10頁)

  “那陳生以為如何?”

  黑夫想知道,陳平說了什麼,能讓章邯對他贊許有加。

  陳平低聲道:“武安君之戮并非孤例,齊有司馬穰苴見疑,魏有吳起遠遁,燕有樂毅受讒,趙有李牧遭陷,何也?齊景、燕惠、趙遷這些昏庸之君也就罷了,但魏武侯亦是守成之主,昭王更是雄才大略,難道不知吳起、武安君之忠麼?”

  “我以為,為将者在外征戰,手握兵權虎符,必與主君疏遠,有時候縱然有功,也會遭到揣度,若朝中有政敵诽謗,更是雪上加霜,孝子疑于屢至,市虎成于三人,故忠臣亦将複有杜郵之戮。”

  章邯以為陳平的總結很高位,但黑夫卻聽出了陳平的言外之意……

  雖然黑夫看似受寵,但蕲年宮之議後,内史騰突然被遣返鹹陽的事,已被敏感的陳平覺察到了,他也隐隐猜測,黑夫怕是與某位天子近臣有隙罷?

  黑夫已打算讓陳平幫自己對付趙高,但他不打算在這提及此事,笑道:“然也,除了今上寬厚,用人不疑,讓王老将軍安然引退外,古今位高權重的将軍,的确罕有善終者……不提也罷,天色已晚,今夜就在杜邑休憩?”

  “吾等已在邑中找了最好的客舍,備下了酒宴。”

  章邯又神秘兮兮地說道:“為黑夫洗塵,也要為你慶賀高升!”

  黑夫搖頭:“高升?我為何不知?”

  章邯故作愠怒:“勿要裝糊塗,你自己的獻策,難道還不清楚?”

  黑夫一攤手:“我這月餘時間都在路上,哪知道鹹陽發生了什麼。”

  章邯才想起這茬,拍着他的肩膀道:“也罷也罷,我今夜就好好與你說說,你那兩份奏疏,在朝中掀起了多大的波瀾!”

  ……

  杜郵過去隻是一個普通亭驿,随着山東移民進入,如今卻已成一座繁華的小邑,聽陳平說,住的多是魏地富戶、商賈。

  進到客舍内,三人獨占了一層,讓舍人張羅酒食,但卻無普通的粟米飯,反倒端上來了一盆熱氣騰騰的湯餅……

  内史地區山東移民隻許種麥食麥的政策,已推行了一年多,随着水磨房在各條河流陸續興建,面食已成為他們标志性的食物。這湯餅亦是黑夫家廚房裡先做出來的,先用冷肉湯調和磨得精細的面,揉搓後,切成筷箸粗細,一尺一斷,入水中沸煮,再加上雞肉羹、韭菜葉、醬、醋等,便是一碗能讓人飽餐的美食。

  可惜,沒有油潑辣子,面也不夠勁道,距離黑夫印象中的陝西面食還有很大差距,不過無所謂,他有稻米飯就行。

  章邯、陳平亦習慣了這種食物,三人填飽肚子後,章邯便一邊剔牙,一邊讓黑夫将奏疏的詳細内容,再給他們說一說。

  章邯道:“我這左庶長之爵,還是沾了協助你造紙的光,才混上的,未能參與朝堂決策,隻是粗略知道經過。”

  “那先說說,我與李信将軍共同提議的《屯田守邊疏》罷。”

  黑夫道:“這是我去隴西郡枹罕塞走了一趟後,生出的想法。”

  他看向陳平道:“陳生服過更卒之役麼?”

  陳平道:“自四年前起,每年一月在郡、縣服徭,從未落下過。”

  黑颔首:“你現在爵位是簪袅,今年的更役,也無法免除,不過你如今是我家宰,可在鹹陽就近服徭。”

  除了更卒徭役外,在秦朝統治下的人,還有另一項義務,要到五大夫才能免除,那就是“戍役”。

  其中,戍卒又分正戍和邊戍,正卒的意思就是,每個成年男子,一生中必須有一次來都城幹活,邊戍顧名思義,則是到邊郡戍守。

  黑夫在疏中以為,商君制定這項律法時,秦國不過關西千裡之地,令黔首戍守邊境,也算不上多遠。

  可如今不同了,秦統一海内,有天下之大,三十六郡言語不通,氣候習俗大異。

  他手指沾了水,在案幾上畫起地圖來:“打個比方,一批來自陳郡的戍卒,被征發去漁陽戍守,光趕路就得兩個月,沿途吃穿用度都要自己出錢,花銷不小,足以讓闾左之家破産,故征發戍卒遠行,一般不征闾左。到了地方後,南方戍卒水土不服,難以承受北方的嚴寒,冬天一到,往往十死一二。這就叫輸者偾于道,戍者死于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