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87章(第3頁)

  這是中國最大的黃土塬,縱一百五十裡,橫二百八十裡,相當于一個大縣的面積。黑夫一行人順着黃土坡上到塬上,放目望去,竟是一望無垠的平坦草地,偶有森林。

  再看四面八方,那些神雕鬼塑的溝壑、梁峁和崾岘(yǎoxiàn),真猶如起伏的黃海波濤,拱托着這塊大平原。

  “大而高平,廣袤數百裡,故曰大原。”

  黑夫算是信服了,根據陳平為他準備的資料,黑夫知道,此原自古以來便有。周穆王曾率大軍征讨西戎,虜五戎王,五戎餘部逃至大原。到了周宣王時,大原被北方猃狁所占(xiǎnyǔn),周朝與之作戰,故詩曰:“薄伐猃狁,至于大原”。

  之後周朝在此建立據點,使當地戎人臣服,半耕半牧,但不錄戶口,不納賦稅,過了些年,因為周六師、南國之師陸續損失,周宣王無奈,在大原料民,希望讓這些戎人成為周師新的兵源……

  後來犬戎破周,大原也再次失控,此地被彭盧戎占據,後來彭盧戎被義渠所并,又有不少義渠人遷入,相互通婚混雜,形成了“大原戎”。如今的大原戎人,一共有五個部落,兩萬餘人口,各自占據大原一角,過着半農半牧的生活……

  如今秦對待大原戎人的态度,就跟周宣王差不多,将這當成了兵源地,畢竟要讓一群關中、南郡農夫直接騎馬作戰是很困難的。

  等待全軍登塬的時候,公孫白鹿亦禀報黑夫:“若遇上大征兵,整個大原五部戎人,可出一兩千騎,相當于北地騎兵的三分之一。”

  其他三分之二,則分别來自泾水、泥水兩岸的秦、戎牧者。

  而現如今,整個秦國關西四地的騎兵,也不過萬餘騎。

  “關西十分之一的騎兵皆出于此原啊。”

  黑夫颔首,知道這裡對北地郡的重要性,尤其是,再過兩年,秦始皇就要對匈奴、月氏大用兵的情況下!

  可現如今,大原卻亂了……

  公孫白鹿說道:“昭王時的禁令,不但禁止秦民上原占地,也不許戎人離開大原,甚至連各部占多少土地,都劃分得清清楚楚,不許越界……”

  “最初尚可,戎人不多,可數十年和平,大原戎人戶口劇增,漲了兩倍,養的牛羊也多。每逢入冬,各自屬地的牧草獵物,便不夠了,故近年來,五部戎人時常相争。這不,就在義渠白狼去拜見郡尉的那幾日,五部就又鬧事了,為争奪水源地、越冬牧草而鬥毆,相互混戰,已死了數十人……”

  這是将大原之戎當做圈養的牛羊啊,黑夫颔首,問旁邊的尉史:“義渠白狼現在何處?”

  要馴養牛羊,自然少不了牧羊犬,宣太後的曾孫子義渠白狼,扮演的就是這種角色,雖是義渠城人,但被派來大原統領戎騎,駐紮在彭陽邑,求援信就是他派人發出的。

  尉史答:“義渠白狼向郡裡禀報時,已控制不住局面,隻能約束着手下兩三百人,守在彭陽邑裡,以防跳梁之輩亂來。”

  大原乃北地心腹,事關重大,關系到全郡穩定,這便是黑夫親自帶兵前來的原因。好在隻是相互混戰,沒有殺官造反,戎人之間鬥毆混戰,隻按“群盜罪”進行上訴,且從輕發落,從死刑判為鬼薪,還可以用牛羊贖罪。

  即便如此,黑夫也知道,若任憑諸戎鬥毆下去,遲早會影響到自己接下來幾年的“大計”。

  如此想着,黑夫便拿出符節,向自己的屬下們下達了命令。

  “公孫白鹿,汝與尉史各帶五百人,分兩路至五部。勒令諸部停止械鬥,有不從者,視為反叛,索拿其君長!有反抗者,殺無赦!”

  公孫白鹿心裡一抖,但還是應諾領命。

  “平息各部鬥毆後,勒令五部君長,三日内,至彭陽邑會合,讓他們認識認識本郡尉,我會召開盟會,為他們主持公道!重新劃定領地分界!”

  說白了,黑夫就是來做民族調解工作的。

  “五部相互仇視鬥毆也不是一兩年了,郡尉打算如何做?”王圍十分好奇。

  “家裡養過狗麼?”

  黑夫瞅了他一眼。

  王圍點了點頭,秦人有句俗語:以前無狗後無彘者為庸(指窮到隻能做傭工)。所以,縱然養不起牛馬,但一彘一狗,也是中人之家的标配。北地秦人更是如此,半農半牧的生活,家裡怎麼可能少了狗?

  黑夫便問:“狗搶食打架時,你會怎麼做?”

  王圍眉飛色舞:“狠狠踹一腳,抽幾鞭子,然後讓打架的分開,不在一起養,若還不聽話,那就殺了剝皮吃肉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