原來,黑夫春天時前往隴西羌中,觀羌人鉸羊毛有感,遂上《鉸羊毛為衣疏》,此疏被秦始皇批準,按照黑夫的建議,讓烏氏倮派商隊前往湟中,購置了大量長毛羌羊,趕到隴西馴養,又用買、騙、搶等諸多手段,讓數十羌女入塞,傳授織工鉸毛紡線之術。
少府下屬的東、西織室,以及墨者們又集思廣益,發現造紙時所用的草木灰,亦可為羊毛脫脂,遂在入秋最後一次剪羊毛後,趕制了一批異味較輕的羊毛衣,十一月衣成,分别送往北地、上郡、隴西。
因為天雪道路難行,五百件羊毛衣,今日才到義渠城,陳平便向黑夫提議,一天都不要耽擱,立刻給郡兵們送去!
“郡尉曾說過,錦上添花,不如雪中送炭,今日送衣,亦如贈炭也!”
雪天被凍得發抖的戍卒郡兵們穿上此衣後,雖覺得有些癢,但好歹沒之前冷了。
除了羊毛衣,甚至還有一些狗皮帽子,黑夫親自給那五百主戴上,他凍得發紅的耳朵,也被保護了起來,頓時感動得下拜,将頭稽在雪地裡……
不過,問題又來了,郡兵、戍卒有千餘人,羊毛衣卻隻有五百件,狗皮帽更隻有二十多頂,該怎麼分?
這個任務,黑夫不必親自出馬,交給了陳平來辦。
陳平宰肉平均,分衣帽也不在話下,他讓各百将、屯長出列,将狗皮帽子和最好的羊毛衣發給他們,接着,又讓各什長、伍長出列,分予毛衣。
其後,又按照爵位高低,依次排列,一個個地發放……
如此一來,有爵者基本人手一件羊毛衣,剩下的人,則按照年齡高低來排,一直發到運衣服的辎車變空為止。
秦軍本就是等級分明,這麼分,衆人都無話可說。
“一什之中至少有五件,遇到天雨雪時,讓出門執勤的人穿又何妨?”一邊說着,黑夫還将自己身上的羊毛衣脫下,遞到了一個看上去年齡很小,臉蛋已被凍得即将開裂的少年手中!
“豈曰無衣?與子同袍!”
由黑夫領頭,郡兵、戍卒們也紛紛效仿,就像他們之前蜷縮取暖,擠到了一起,衆人共享暖和防寒的羊毛衣,一首《無衣》,漸漸變得高亢,傳遍了軍營,傳遍了義渠城!
“豈曰無衣?與子同澤!”
“豈曰無衣?與子同裳!”
“王于興師,修我甲兵。與子偕行!”
歌聲裡,仿佛整個義渠城,都被環竈包圍,這股發自内心的溫暖,好似要将滿城霜雪融化……
……
次月,這件事傳回鹹陽後,亦得到了秦始皇的稱贊,令關西郡縣尉官效仿,也是從這時候開始,冬天裡,軍官給士卒送衣、食之舉,遂成了慣例,後世稱之為:
“送溫暖”!
第0391章
良弓
秦始皇二十八年寅月(農曆一月)下旬,雖然南方早已開春,但在北地郡,最後一場霜雪才降下不久,農事也要進入二月份才完全開展。
天氣乍暖還寒,一支百餘人的隊伍,正行在冰雪逐漸消融的泾水之畔……
這隊伍有車有馬,最先有兩乘戎車開道,車左、車右都全副武裝,或持戈戟,或背弓矢,甚至連駕車的禦者,也身背長劍,手邊放着手弩。
之後則是一輛驷馬牽引的高大軒車,車蓋黑色,車兩側的屏障塗為紅色。北地郡尉黑夫端坐其中,卻見他冠冕端莊,身穿绛袍,戴玄冠,佩長劍,持銀印青绶,前後左右皆為執戟的吏卒護衛。
軒車之後,還有數十騎從,上百兵卒随行,可謂辎轺蔽日,車騎滿道!更有鼓車敲打鼓點,吹奏笙蕭。
一位頭纏黑帻巾,唇上蓄須的武士騎着駿馬,踩着笙蕭鼓點聲,遊弋在隊伍前後左右,面上頗有得色。
最後,他跑到黑夫的車駕邊上,興奮地說道:“過去我隻在鄢縣見過郡守行春的儀仗,當時也沒覺得有什麼,但今日為郡尉行縣開道,當真覺得威風無比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