利則進,不利則退,不羞遁走,這本就是匈奴人的習性,既然冒頓已想好了,三名親信也沒有異議,隻是去哪裡,仍是個大問題。
小且渠出主意道:“王子與白羊結親,新得阏氏,莫不如去白羊部?”
射雕者秃發搖頭:“不可,白羊君膽小,被單于一吓唬,肯定會出賣王子,還是去林胡。”
康竜卻提出了個大膽的設想:“既然秦商構陷王子,想來是要對匈奴動兵,河南地已不安全,不如随我往西,去西域,去康居,那裡山谷空曠,還有大片草場,可讓王子安身。”
冒頓卻拒絕了此策:“西域康居雖好,卻太過遙遠,我要去的地方,必須不遠不近。既能避開單于的追殺,遠離秦匈交戰,又能在合适的時機,卷騎重來!”
他不死心就此流亡,匈奴的駿馬,勢必再起!
冒頓心中,已知道自己将去往何方了。
“去豬野澤,我要投奔月氏王!”
……
作為匈奴的西鄰,草原三雄之一,月氏也已經發展出自己獨特的政治體系。
月氏王作為最高統治者,居住在昭武城,在月氏王手下,另有五部翕(xī)侯,分别位于河西走廊的五處駐牧地,每部均有萬餘人口,和平時向月氏王上繳牲畜皮毛,戰争時帶着部衆加入。
豬野翕侯駐牧豬野澤(甘肅民勤縣),此地位于石羊河下遊,形成了幾個湖泊,湖畔是美麗的草原,肥沃的土地,水草豐美,有不少野豬活動,還可畜牛羊,其外圍三面則被沙漠團團包圍,很少有外來者涉足……
但秦始皇二十八年戌月上旬(農曆九月),卻有上百人騎乘馬匹、駱駝,從熱浪滾滾的沙漠中走出,風塵仆仆地出現在豬野澤之畔。
此事驚動了翕侯和率部來此地巡狩的月氏王,當聽聞斥候說,來者都是匈奴人打扮時,他們第一反應就是:匈奴要襲擊居延了!
同為引弓之民,月氏與匈奴素來不睦,雙方每年都會因争奪草場、牲畜爆發一些沖突,居延本是匈奴牧場,後來匈奴遭到李牧大敗中衰,才被月氏奪取。
月氏王立刻在部落裡點了千名騎從,奔騰而出,沖過去将那百餘匈奴人團團包圍,這才發現他們不是全副武裝的武士,反倒像逃竄的難民:除了五十餘武士外,還有些婦孺,他們正在澤邊飲水,個個面容枯槁,想來是在沙漠裡跋涉許多天了……
面對月氏人張開的弓箭,一個自稱“康竜”的康居商人上前,大聲用月氏語表明來意。
當聽聞那個身材高大的年輕匈奴武士就是冒頓時,月氏王大為吃驚。冒頓不僅是頭曼單于之子,也是草原上著名的勇士,匈奴和月氏沖突時,這個年輕人總是沖在最前方,張弓射箭,殺死了不少月氏人……
聽說他近來迎娶了白羊君的女兒,草原上最美麗的明珠,正是得意之時,為何忽然跑來豬野澤了?
帶着這疑惑,月氏王示意豬野翕侯打馬上前,大聲道:“匈奴的駿馬,為何要到月氏的草場來飲水?”
冒頓站了出來,他讓康竜替自己翻譯道:“駿馬太過優異,被老馬王嫉恨,逼我離開匈奴,駿馬在沙漠中迷途許久,隻能來投月氏王!”
“原來是這樣!”
豬野翕侯回報後,月氏王哈哈大笑起來,匈奴少了冒頓,就少了一隻手臂,是月氏的喜事。
于是月氏王得意地縱馬上前,傲然道:
“月氏憑什麼要收留匈奴的棄駒?”
“因為冒頓來此,要為月氏王獻上三件大禮!”
冒頓邊說邊騎着馬往前走,月氏人頓時緊張兮兮,但冒頓扔掉了馬背上的弓箭,解下腰間的彎刀,以表明自己沒有敵意。
“其一,是我的寶馬!”
冒頓的馬是從康居獲得的龍駒,肩高八尺,神采非常。即便放在月氏,這樣的好馬也絕無僅有,它雖然在沙漠中奔走十日有些消瘦,卻依舊十分精神,月氏王一看就知道此馬并非凡品。
“其二,是河南地最美麗的女子,冒頓的阏氏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