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0章(第5頁)

  “李将軍言,此戰,需讓匈奴人知曉!”

  “秦軍有最堅硬之盾!也有最鋒利之矛!”

  盾是步卒,矛是騎兵。

  “吾盾之堅,物莫能陷也!吾矛之利,于物無不陷也!”

  傳令兵飛馳而過後,傅直大聲重複了他的話,讓人傳到後方,又高高舉起了兵器。

  “大原騎、義渠騎、良家子騎,北地三千騎從,皆随将軍号令,沖鋒,迎敵!”

  數千鋒铍高高舉起,在陽光下熠熠生輝,數千個口音不同的言語齊聲高呼。

  “秦騎銳矛所向,胡虜鬼哭狼嚎!”

  ……

  PS:匈奴語應該是阿爾泰語系突厥語族,和蒙古人的蒙古語族還是有區别的,不過作者懶,覺得難查,所以遇到要強行使用時,就直接撿蒙古語用了,不要在意。

第0448章

騎戰

  換了往常,油河的下遊是動物的樂園,各種水禽鹿羊在此飲水嬉鬧。但今日,它們卻驚恐地朝反方向遷徙,鹿羊邁動細長的腿飛速逃離,綠頭黃背的野鴨鳴叫着到處亂飛。

  整個河口,成了秦與匈奴對陣的戰場,戰場内氣氛壓抑,不容活物。

  唯獨在極高的位置,有隻鷹仍在悠然展翅翺翔,仿佛不在意下方即将發生的厮殺。

  射雕者烏蘭騎在自己的老馬背上,手輕輕撫摸其粗硬鬃毛,讓它在這千軍萬馬前保持鎮靜,同時羨慕地瞥了一眼高處的鷹。

  若他有鷹的高度和視力,就能數清對面密密麻麻的秦陣中,有多少敵人。但如今,他的視線僅限于戰場一隅。

  大戰來臨之際,旁邊的匈奴騎手難免有些緊張,但烏蘭心中,卻在默默數着另一個更重要的數字……

  “五個十,一個九……”

  五十九,這是他已殺死秦人的數量!

  數數,這是烏蘭長到車輪那般高時,便學會的技能,他曾是低賤的牧童,為部落君長牧馬放那時的他雙目都還明亮,站在草原上,望着亘古不變的蒼天發呆,太陽把臉龐燙得發紅,風将皮膚吹得粗糙,鼻涕拉得老長。

  牧童的工作不難,手裡拿着石子,不斷扔出,讓蠢笨的羊不要亂走。每天日落前,都要将羊群數一遍,少了一隻,就得想辦法找回,若找不回,等待他的是殘酷的鞭笞。

  那時候的烏蘭本以為,自己的一生就會像這樣度過,終日與羊群一樣逐水草而居,甚至在睡覺時,也會發出數着牛羊的夢呓,生怕丢了一頭。

  但當他到騎羊引弓射鳥鼠的年紀,卻展露出自己射箭的天賦,稍長,更能開硬弓射狐兔,收獲頗豐。于是從牧羊人,改為專門的狩獵者,并在一次追蹤了三天三夜,摸到一隻金雕巢穴附近将其射殺,将漂亮的羽毛獻給大當戶,由此獲得了“射雕者”的威名。

  賀蘭山人人都敬佩他,他娶了鄰近部落最美麗的姑娘,她的眼睛像月亮一樣皎潔,制出的馬奶酒酸甜可口,還為他生了四個孩子,雖然夭折了三人,但幼子還算健壯,也長到了數羊的年紀。

  再後來,烏蘭雖瞎了一隻眼,但仍能獲得獵物,部落遷徙到王庭時,他偶爾跟大當戶去劫掠躲在土牆之内的人,射殺種田的燕、趙人,奪取他們的财富,日子平淡卻富足……

  直到那面繡着“李”字的旗幟,它忽如其來,以匈奴人的習俗還報到匈奴自己頭上。讓整個青山峽以南的河畔部落,化作了火海,烏蘭的母、妻皆死,兒子也被剮了雙目,一群人被拴在繩子上,一路摸索到了賀蘭山,最後死在他懷裡。

  射雕者的淚,在那一刻哭幹,烏蘭的心,在那一刻也已死了,維持這具肉體每日掙紮的動力,隻剩下了複仇。

  他繃緊了弓弦,在額頭刻上血紋,向蒼天發誓,部落有百人死于非命,他就要殺一百個秦人為其報仇!

  從去年争奪花馬池開戰起,烏蘭已射殺了五十九名秦人,是匈奴人裡最多的,為此還被大當戶和單于賜五十九厄酒,升他做了千夫長。

  那些被他殺死的秦人中,有忽然遭遇的遊騎兵,有被他伏擊的斥候,也有以寡敵衆的上郡車騎,甚至還有被困于白羊山的秦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