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08章(第7頁)

  “故孔子擔憂王道廢而邪道興,于是編定《詩》《書》,整理禮樂。他到齊國聽到了美妙的《韶》樂,便沉迷不已,三月不知肉味。他從衛國返回魯國,開始校正樂章,使《雅》《頌》之樂各歸其位,有條不紊。但由于世道混亂,無人起用孔子,他隻能感慨:‘若有諸侯肯用丘,隻需一年,便可治理好國政。’當時,魯西郊獵獲麒麟,孔子聞後哀道‘吾道窮矣’,于是在孔子最後的日子裡,撰寫《春秋》,以當王法,其文辭精約深隐而寓意博大,後代學者多傳錄之……”

  孔子有教無類,便是天下私學之始,它取代了已經衰敗的官學,大行于世,至今已數百年了。

  浮丘伯接着說道:“自孔子卒後,七十子之徒散遊諸侯,大者為師傅卿相,小者友教士大夫,或隐而不見。但不論是三晉,還是齊楚燕魯,皆有儒生遍行于世。在西河者以魏言教之,入稷下者以齊言教之,在蘭陵者以楚言教之,故天下并争于戰國,懦術雖绌卻不廢。尤其是齊魯之間,學者不絕。于威、宣之際,有孟子、荀卿之列,鹹遵孔子之業而潤色之,以學顯于當世。”

  白生聽得認真,卻也感覺不對,夫子今天,好像恨不得把自己知道的東西全教給他們,一下子塞進衆人的腦子裡去。而那話語裡,怎麼有一種不可名狀的悲哀,而同學們臉上,又盡是憤怒呢?

  果然,浮丘伯面色随即一哀:“隻可惜,值此季世,非獨六藝将絕于老朽之手矣,連齊魯之文字,也将絕矣?”

  老儒再次擡頭,太陽,已經徹底偏西了,就像是他的為師生涯。

  “逝者如斯夫,不舍晝夜。二三子,日頭将落,浮丘伯教授汝等的最後一課,便到此為止了!”

  “夫子!”

  衆人皆泣,撲上前挽留,直到此時,白生才明白了,夫子和同學們悲憤哀歎的原因!

  申生解惑道:“即墨城中的新郡守已下令,将禁絕私學,不得以齊言齊語授業,這桃林授業,恐怕再也做不下去了。”

  白生聞言,大驚失色,心裡萬分難過,也頓時明白了,那些烏鴉似的秦吏,在渡口市肆牆上貼的公告,恐怕就是這件事!

  一旁的魯穆生恨恨道:“新來的郡守開設了公學,要膠東富戶豪長弟子入學,以秦言秦語教授秦之律令。他本來要邀請夫子做公學祭酒,為夫子所拒,便惱羞成怒,下令從明日起,任何人不得再聚衆傳授私學,違者将遭流放!欲學者,可入公學,以吏為師……”

  縱然是大儒,也必須在強權面前低頭,桃林之外,一直有秦吏秦兵盯着呢,新來的郡守,隻允許浮丘伯授課到日落,時間一過,便要派人來驅趕了!

  浮丘伯無奈地起身,意味深長地說道:“就像我方才說的,魯雖亡,然隻要《春秋》尚在,則魯不滅。齊雖亡,若以齊言齊語吟誦之《齊風》尚在,則齊亦不滅……”

  “記住這句話,這便是汝等最後一課!”

  浮丘伯看向自己的弟子們,又看看這片熟悉的桃林,一下子哽咽住,再也說不下去,隻是比了比手:“弟子們,皆散去罷……”

  ……

  浮丘伯在幾個弟子的攙扶下走遠了,隻留下白生等數十人呆愣在原地。

  “我十一首齊風還未背誦齊全呢。”白生擦了擦眼淚,他沒料到,自己的求學就這麼結束了,而且聽這意思,今後再無私學,他們再也學不到詩書了?

  他從前被家裡的事耽擱,沒有好好學習,錯過了不少夫子的課,現如今追悔莫及。

  “我亦然,夫子說的沒錯,若有朝一日,齊之士人,連齊字都不會寫了,也忘了齊國數百年之史,那還有什麼資格說,自己是齊人?”

  這時候,那個背誦齊風時,激動地熱淚盈眶,名叫申生的年輕士人赫然起身,悲憤地說道:

  “新郡守不是說,要興法教,省刑罰麼?如今禁絕私學,與周厲王堵塞民言何異!”

  年輕人一腔熱血,容易沖動,申生激動了起來,振臂大呼道:“二三子,吾等去鄉校,将此事告于豪長、百姓,讓他們随吾等,一起向官府請願,恢複私學,誰願與我同行!?”

  ……

  另一頭,傍晚時分,黑夫剛結束了一天的辦公,要回去吃飯休息,耳邊,卻響起了隐隐約約的鼓點聲……

  “是何處在鳴鼓?”

  黑夫皺眉間,陳平匆匆走了進來,禀報道:“郡守,有十幾個浮丘伯的弟子,不滿律令,竟至早已廢棄的鄉校處,擊鼓召集民衆,如今已有上千人聚集!”

第0483章

汝等欲為亂乎?

  鄉校在春秋時期,曾經遍布諸侯,城中的少數國人有資格參議國政,以備執政者參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