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0章(第4頁)

  黑夫道:“秦齊兩地,田地歸屬大不相同,關中和南郡實行的是授田制,土地國有,不得買賣,田地大多屬于五到八口的小農之家。”

  “齊地卻是土地私有,大多掌握在封君、貴族手中,且不抑兼并。齊國不戰而降,這一狀況無任何改變。于是陛下年初時聽丞相之谏,頒布法令,使黔首自實田。”

  使黔首自實田,意思是讓關東百姓向官府申報自己占有的土地數額,由田官複核後,确定賦稅。

  如此一來,秦朝算是變相承認了關東的土地現狀,李斯大概想通過此法,讓關東貴族安心。

  但黑夫卻覺得這沒啥用,關東的貴族,隻會在乎自己失去的,與其指望他們,還不如争取那些“貧者無立錐之地”的雇農群體。

  膠東雖大,但此地多丘陵、灘塗,适合開墾的地方不多,人口卻有七八十萬。多餘的人口,隻能往工商業發展。

  黑夫想要打破土地格局,前提是,必須讓占據當地大量田土的即墨田氏滾蛋!

  但他心有餘,而力不足。

  黑夫道:“膠東秦吏不過數十,郡兵大多是本地人,加起來,還比不上即墨田氏的賓客附徒多,更别說,他還有夜邑田氏為奧援。”

  夜邑田氏,是安平君田單的後代,萬戶人口的夜邑,過去是他們家的私屬領地。所以這就是“黔首自實田”不能争取貴族的原因了:人家曾是萬戶封君,一方諸侯,如今卻成了法律上的黔首,全族上下肯定滿腹怨憤,不反你反誰?

  “齊地這五年來沒有生亂,全靠王贲将軍在臨淄鎮守,眼下他回了鹹陽,我若在立足未穩的情況下,貿然動了諸田,恐其生亂,到那時,遠無救兵,近無悍卒,縣鄉皆反,我恐怕要困守孤城了。”

  所以黑夫的打算,是等到秦始皇今年按計劃東巡海濱時,再借着随行大軍之勢,将膠東諸田連根拔起!統統遷到關西去!

  葉子衿聽罷,才明白,這膠東的水竟是如此之深,而輕聲道:“良人的打算,恐怕要落空了。陛下今年的東巡,或會推後!”

  原來,黑夫來膠東這幾個月裡,西邊可發生了不少事。

  巴蜀那邊,蜀郡尉常頞(è),以及和黑夫交情莫逆的巴郡大商賈巴忠,去年秦始皇巡視巴蜀時,提議修五尺道,通西南夷。眼下五尺道才修了一段,就遇到了當地最大的勢力“邛(qióng)都”(今西昌)阻礙,官府和邛都爆發了沖突,蜀郡尉正氣勢洶洶地提議,先發兵滅之,再繼續向南推進。

  這也沒什麼,邛都隻是小國,巴蜀兩郡的兵力完全足夠。但西邊的月氏,則需要十萬之兵方能拿下。

  葉子衿告訴黑夫,雖然月氏迫于秦軍壓力,前年派其長子入朝,但月氏王十分反複,他見秦商賈與西邊的敵人烏孫(今敦煌)往來密切,心中生恐,便使越過大漠,偷偷與漠北的冒頓聯絡,被秦軍的居延哨所發現。

  而與此同時,在鹹陽做質子的月氏王子又因為醉酒殺死了一個平民,被廷尉關押起來,秦和月氏的關系驟然緊張!

  “他國之人在秦犯法,不管是什麼身份,都會判罰一樣的罪。”

  黑夫沉吟,類似的例子,曆史上也發生過,秦昭王時,在鹹陽做質子的楚太子熊橫與秦國有一大夫私下發生毆鬥,熊橫殺死他後,知道自己可能要遭到秦法制裁,便驚恐之下,逃回楚國。

  秦楚兩國的和約就此破裂,兩年後秦軍以此為借口伐楚。

  黑夫的老丈人葉騰正是廷尉,葉老頭會怎麼判,黑夫閉着眼都知道,月氏王子這次是涼涼了,等他的死訊傳到月氏,月氏王必與秦決裂!

  一場大戰,已迫在眉睫,說不定這會李信已經将兵渡過黃河了。

  “陛下從來就不滿足月氏作為朝貢藩屬,而是想直接掃滅,讓以後去西域求仙之路暢通無阻……”

  黑夫很無奈:“以我對陛下的了解,他肯定要等到此戰塵埃落定後,再挾大勝之威,東巡封禅。”

  所以黑夫現在隻有兩個選擇,要麼就維持現狀等着,要麼自己想辦法!

  明日之事明日憂,黑夫現在有更大的事要辦,那便是耽擱已久的造人計劃。

  “我連吾等第二個孩子的名也想好了!”完事後,他湊到妻子耳邊說道。

  “嗯?”葉氏折騰了一宿困得不行,這會卻睡意全無,睜開眼看着丈夫,心中驟然緊張起來,她不但不相信黑夫能作詩,也對他給娃取的名無力吐槽……

  黑夫卻來了勁,得意洋洋地說道:

  “膠東濱海,若還是男孩,就叫他‘尉伏波’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