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0章(第3頁)

  黑夫卻寬慰道:“糞肥需要經年累月收集,若施的少了,效果不顯,隻能緩緩推廣。但許公勿慮,有一件事,卻可以馬上着手,春耕結束前,便能傳遍全郡!”

  許勝好奇:“是何事,竟能如此之速。”

  黑夫起身,指着郡府庭院裡一物道:“許公應知,此乃何物?”

  許勝看了一眼,那是一個直立的木杆,下有石盤,他便道:“這不是測日影的土圭麼。”

  黑夫颔首:“然,古人以土圭測日影,日影最長為冬至,最短為夏至,在春秋兩季各有一天的晝夜時間長短相等,便定為春分和秋分,此乃三代便有的四節氣也。”

  “到了周時,節氣變成了八個,多了立春、立夏、立秋、立冬。而在許公參與編篡的呂氏春秋裡,又變成了十二月紀……”

  節氣,是用來指導農事的補充曆法,日常生活中百姓預知冷暖雪雨,知道哪個節氣該幹什麼。

  黑夫道:“但我竊以為,節氣仍不夠細緻,尚可再分,當分為二十四節氣,由農家弟子将各節氣概要、農事編篡,官府以紙張抄錄,分發到各縣鄉田官處,作為農曆使用。再讓人編出歌謠,用老妪也聽得懂的方言俚語傳唱,使之家喻戶曉!”

第0489章

肯定不是自己寫的

  “良人說想在海邊有座莊園,但妾一路東來,卻隻見丘陵田地,連海的影子都沒見到。”

  農忙的二月份匆匆而過,到了三月中旬,各地春耕接近尾聲時,郡守府也迎來了女主人。

  黑夫赴任時,天寒地凍,他心疼妻兒,便讓她們開春再來。

  一進郡守府,葉子衿便皺起了眉,黑夫匆匆赴任,又忙于政務,故府中許多地方,透露着男人一個人生活的簡單和邋遢,她少不得讓仆役女婢收拾張羅,布置成自己順眼的模樣。

  又安頓好随行的賓客,哄會說話後整日叫叫嚷嚷的兒子破虜入睡後,夫妻二人才有了獨處的機會。

  葉子衿打了黑夫猴急伸向她腰帶的手,笑道:“妾入膠東後,在亭舍休息時,曾聽到騎牛的牧童在唱歌,田中農夫也相和而歌,一問随行小吏,他們說所唱的是良人讓農家所作的《二十四節氣歌》……”

  “立春花開,雨水來淋,驚蟄春雷,春分蛙叫”……仿照《齊風》格式,二十四節氣及其特點,在黑夫和農家的合作下被書寫成俚歌。黑夫又令公學弟子将其抄錄,教授給小吏,又派小吏上山下鄉,走遍即墨各裡闾。

  這年頭,農業需要嚴格根據曆法進行,但世上曆法有很多類别,什麼夏曆、殷曆、周曆、楚曆、魯曆、颛顼曆。各曆多是陰陽合曆,不能完全反映太陽運行周期,農夫隻能靠口口相傳來掐農事的節點。

  秦朝用颛顼曆,不符合膠東人的習慣,可擅自改動又是違法的。但二十四節氣卻很好解決了這個難題,所以農夫們對此歌十分歡迎,不過月餘,便傳遍了膠東,又因為是農家所作,在民間的口碑比官府強多了,故百姓信之不疑。

  沿途各縣官吏,都覺得此乃善政,對黑夫郡守贊不絕口,還将黑夫邀請農家時所做那篇“值兩萬金”的《憫農》遞給葉氏看,葉子衿看後,卻忍俊不禁。

  她知道自家良人主意多,每次都會鼓搗些新事物來,但她卻不相信這是黑夫所寫……

  耳鬓厮磨數年後,葉子衿可謂是這世上最了解黑夫的人了,不管别人怎麼誇,她都不信,第一次在江陵相見時,那個不願與南郡官吏子弟和詩吟賦,赫然拍案掀桌而走的黑夫,才看了幾年書,就忽然變成了一個出口成章的詩人。

  “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?呵,我那良人,别看人前與軍民同衣食,可在家裡,卻不是什麼節儉的人,尤其喜好美食,家中哪一頓不是漆盤珍馐,為了滿足口腹之欲,差點将庖廚難為死。”

  “這詩,定是夫君身邊的門客文士代筆的!”

  雖不知道是誰,但她心中如此笃定,卻也聰明地沒有說穿,給黑夫留個面子。

  黑夫不知道妻子心中對他的吐槽,等享受完自己遲來的春天後,他才說起自己接下來的打算,讓聰明的妻子幫自己想想,有沒有什麼忽略的地方。

  “春耕之事已告一段落,農家雖然留了下來,但農事磨時間,沒有一年半載,恐怕也鑽研不出什麼成果。”

  春耕事宜,黑夫是全部交付陳平去辦的,陳平出身貧寒,知道農稼之苦,在陽武縣做小吏時管過田地。在北地郡那幾年,又為黑夫張羅賀蘭山軍屯,頗有心得。農事顯然比教育重要,這也是黑夫對陳平的信任,暗示他:你依舊是我的第一幕僚!

  但随着陳平反饋的情況不斷傳到郡府,黑夫也發現,自己想要争取膠東農民,光靠農家和二十四節氣歌顯然不夠,堆肥漚肥之法,又得等明年才能全面推廣。

  若想快點出成效,還是要從改變土地格局下手。

  黑夫道:“秦齊兩地,田地歸屬大不相同,關中和南郡實行的是授田制,土地國有,不得買賣,田地大多屬于五到八口的小農之家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