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0章(第2頁)

  見此情形,許勝差點哭了出來,他們農家周行天下,苦尋幾十年,不就是想找到這樣的一個政府麼。

  秦政與農家不謀而合,于是農家便全心全意在秦呆了下來,許勝也頗得呂不韋賞識,他根據農家多年來總結的經驗,為《呂氏春秋》貢獻了《上農》、《任地》、《辯土》、《審時》,以及《十二紀》幾篇文章。

  黑夫笑道:“我在鹹陽時,曾拜讀過這幾篇。其他篇章我不知,但農家經手的這幾篇,雖文字質樸,卻無愧于一字千金之名!”

  吹捧完畢後,黑夫也提出了自己的疑問:“許公及農家入秦後,使秦用了鐵農具,又改進了耕作之術,本該加官晉爵,為何卻又離開了秦?”

  當年入秦的農家也有不少留了下來,大多在中央或地方當田官,唯獨許勝卻跑了。

  許勝的回答,就有些支支吾吾了:“呂相免相國之位後,我便随他去了河南。後來呂相薨(hōng)逝,又聽聞陛下欲大逐六國之客,遷呂相門客至巴蜀,老朽膽小,便帶着弟子回了滕縣……”

  這話一半是真一半是假,别看許勝笑呵呵的,卻是個很重恩義的人,呂不韋當年對他有知遇之恩,他深深感激,從對呂不韋的各種尊稱就能看出。

  呂不韋倒台後,先前十年的功績遭到了秦始皇全盤否定,許勝頓時心涼,便離開了秦。

  那已經是二十年前的事了,這二十年來,農家又繞了一個大彎,在齊、楚等國都行走過,但不管是哪國,官府都沒有秦國上農,百姓都沒有秦民那樣質樸。要麼是太過懶散,得過且過,要麼是心思太多,精力都放在經商、遊學上,不肯老老實實種地。

  許勝在臨淄、膠東轉了一圈後不由感歎。

  “難怪諸侯皆弱,唯秦獨強。能上農者,國恒強!”

  就在他們二十年蹉跎一事無成時,秦并天下。但許勝也已年老,不想再回關中,就在滕縣等地耕居,不曾想,黑夫卻派人找上門來了……

  也是不巧,黑夫親自去滕縣找許勝時,他卻在鄰縣,黑夫時間緊,便留下一封親筆信,讓門客等待,過了一個月,又派陳平過去,将許勝請了來。

  “就算不讓陳長史親自去邀請老朽,就沖郡守留下的那兩句話,老朽也得親自來即墨。”

  許勝見在場的蕭何、曹參等人面露不解,他便笑了笑,将吃得精光,一粒米都不剩的陶盤擺好,舉起同樣是自己帶的竹筷,敲打餐盤,頌道:

  “鋤禾日當午,汗滴禾下土。誰知盤中餐,粒粒皆辛苦!”

  “這是郡守讓人留書贈言,雖隻有短短數句,卻道盡了農事之辛苦!”

  許勝十分動容,這幾句話十分淺顯,但卻又無比細緻,是真正經曆過農事,對農民心存憐憫者才能說出來的!

  他初讀時便驚為天人,再讀之,想到自己數十年來的求索,想到農家百年徘徊,又想到自神農氏以來,農夫的數千載苦耕,竟不由老淚縱橫……

  能寫出這樣詩的人,一定是将農事放在心裡的好官!

  “郡守說吾等所作的《任地》等篇一字千金?”

  許勝擺了擺手,又朝黑夫翹起大拇指:“郡守這二十字,才當值二萬金!”

  宴席上衆人皆贊不絕口,蕭何亦大為吃驚,他偏頭看向一旁的陳平:“我竟不知,郡守還會作詩?”

  陳平神秘一笑:“郡君雖少時貧苦,卻天資聰慧,好學不倦,何足怪哉?”

  黑夫卻對衆人謙遜道:“什麼一字千金,我可當不起。我也是黔首出身,少時随家兄耕地,故知之。”

  在墨家、農家面前,黑夫的窮苦出身,是能加不少分的。為了騙農家來膠東為自己助陣,他也少不得要放下節操,許勝能為呂不韋的知遇之恩離開秦國,要讓他來幫自己,必須得讓這老頭看順眼才行。

  一首憫農動其心,再讓陳平曉之以理,許勝又聽說黑夫欲在膠東推廣近年來十分新穎的堆肥漚肥之法,這是農家也想做的事啊,便欣然而來!

  商業互吹結束後,黑夫便和許勝商量起了正事,許勝已經答應,會帶着農家弟子們在膠東住下,耕作官府提供的幾百畝地,進一步鑽研更先進的農業技術。

  隻是許勝又皺起了眉,歎道:“可惜膠東公廁初建設,糞肥不足,能用堆肥漚肥之法者僅有百戶。”

  蹉跎多年後,又碰上了看對眼的人,許老恨不得立刻就大展拳腳,将浪費的時間補回來。

  黑夫卻寬慰道:“糞肥需要經年累月收集,若施的少了,效果不顯,隻能緩緩推廣。但許公勿慮,有一件事,卻可以馬上着手,春耕結束前,便能傳遍全郡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