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2章(第1頁)

  曹參聞言驚愕,而黑夫卻淡然回首,似乎這一切也在他預料中:

  “沒錯,黃縣與夜邑相鄰,但膠東郡尉卻對你和周缟做的事無動于衷,海寇之患也一年勝過一年。如此想來,他恐怕也是靠不住的,但卻不至于為了你家,與朝廷為敵,反倒會一馬當先,力圖搶在我到之前,将汝家趕盡殺絕,以免遭到牽連。”

  “但我可不敢将自身安危全系于郡兵上,所以這次,我還邀了外援……”

  正說話間,已經消失快十天的共敖大步踏入廳堂,朝黑夫下拜道:

  “郡守,共敖幸不辱命,從臨淄請來的兩千兵馬,已至平度!”

第0497章

魚入大海

  從平度鄉到夜邑縣的一路上,黑夫沒少感受到這裡的敵意,裡闾中的婦人見那黑色的軍旗路過,頓時如臨大敵,一把抱住了身邊的孩子,仿佛來的不是官軍,而是賊寇豺狼,田邊鋤草的農夫在秦軍走遠後,也會朝他們的背影狠狠吐口水,身旁的半大少年争相效仿……

  因為秦吏抓了他們敬愛的“田君”,田單之于齊國,就好比是嶽飛之于宋人,而且嶽飛失敗了,田單卻成功了,存已滅之邦,全喪敗之國,其事迹已經被神話,傳遍齊地。

  用當年範雎勸秦昭王的一句話來說,就是齊國有人甚至連齊王是誰都不知道,卻肯定知道安平君田單,幾十年過去了,亡了國的齊人未嘗不期盼着,齊地再出現一個像田單那樣的民族英雄呢?

  再加上田單子孫對治下百姓不差,夜邑生活較為富裕,本地人對田洸父子敬愛有加,秦朝統治本地後,租賦一增,更彰顯出田氏的好。

  于是這一路來,黑夫總有種被人民群衆的汪洋大海包圍的感覺,幸好他提前向朝廷申請調兩千人來即墨“保護金礦”,此刻全副武裝的兵卒将他左右護翼得嚴嚴實實,讓民間的仗義屠狗之輩不敢造次。如若不然,隻帶着百十人招搖過市,随時都可能被人振臂一呼,擁上來将他殺了。

  上次有這種感覺,還是在淮陽城,在大澤鄉。楚人仇秦,齊人也不差,夜邑尤甚,黑夫已經能預感到,幹掉田洸父子後,這一縣之人,都将恨自己很久了。

  但這件事又不得不做,讓淳于縣令晁平和共敖一起查的刺殺案,經過小半年明察暗訪,最終結果指向夜邑田氏。既然對方欲殺他而後快,黑夫就得下手快準狠,卧榻之側豈容他人鼾睡?既然對方能行刺第一次,就肯定會有第二次!

  但讓黑夫失望的是,等他們一行人抵達冒着煙,才剛剛結束戰鬥的夜邑城時,提前來到這一步的膠東郡尉,居然戰戰兢兢地向他禀報道:“郡守,下吏疏忽大意,未能擒住田都……”

  ……

  “嚴郡尉,你手中有郡兵千餘,我又提前數日通知你帶兵來合圍,必要拿下夜邑,将田氏繩之以法,結果你竟打草驚蛇,将田都及其家眷全部放跑,一個沒捉到?”

  按理說,郡尉好歹是比兩千石大吏,是一郡副手,大不必向郡守低頭,但此時此刻,這位嚴郡尉面對黑夫的質問,汗如雨下。

  黑夫猜的沒錯,這位嚴郡守也是個不幹淨的,沒少拿田洸父子的好處,得知東窗事發後,為了避免被朝廷追究,肯定會急匆匆地殺到夜邑城,與田氏死鬥,力圖殺人滅口。

  那樣一來,黑夫的借刀殺人之策也算成了,屠盡田單後人的惡名,就送給這位嚴郡尉吧。

  可他還是小瞧了這郡尉的無能程度,居然叫田洸之子田都跑了!

  嚴郡尉是秦惠王時嚴君樗裡疾的後代,算是秦朝遠方公族,卻一點都沒有其祖“智囊”之稱,心虛地禀報道:

  “田洸之子田都不知從何處提前得知消息,他讓幾個門客劫持夜邑令,假裝守城,自己卻攜帶家眷逃了……”

  黑夫追問道:“往何處逃了?”

  嚴郡尉道:“夜邑以北的漁港,名為臨駒,我已派數百人追過去,但田都門客賓從衆多,沿途一再抵抗,等兵卒攻下臨駒後,卻見田都及其家眷,已坐上一艘大船,挂帆揚長而去。”

  黑夫頓時翻了翻白眼,出了海,這下可是真的捉不住了。

  齊人靠海吃海,早在春秋時,就以“魚鹽之利”著稱,也最早發展了航海業,齊景公時曾幾度乘船遊于渤海,最長時在海邊滞留六個月之久,被群臣力谏,這才悻悻而歸。

  吳王夫差稱霸時,齊國的水師,跟北上進犯的吳國舟師,在琅琊外海打了東亞第一場海戰,還打赢了……

  齊國滅亡時,有即墨大夫和雍門司馬力谏齊王建,切勿出降,要抵抗到底,但齊王不聽,後來即墨大夫随齊王西去關中,一頭撞死在灞橋上,當時黑夫也在場。而雍門司馬則竄至海濱,糾集舟師,與一大批将齊國視為最後基地的六國士人出海而去。

  至于這批頑抗者的去向,一直衆說紛纭。

  有人說他們已經去了海那邊的大島,混迹于蠻夷野人之間。有人說他們投靠了海對岸的“滄海君”,多年來,不斷有人從那兒回到中原,從事反秦事業。也有人說,他們盤踞在膠東以北如珍珠串般的島嶼上,襲擾膠東沿海縣鄉、鹽場,見秦吏必殺的就是這群人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