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隻是需要些珍惜材料,和不少時間……臣聽聞南方數千裡外,有靈芝有半人高,若能采回,定能成藥!”
這已經成了他搪塞秦始皇的妙招。
盧敖卻點出了這種做法的愚昧之處:“汝等煉藥五年,卻總是推三阻四,遲遲無藥産出。事不過三,幾次下來,陛下自然失望,給這邊的錢帛便日漸變少。”
揭了侯生的短後,盧敖也揭起了自己的短:
“吾等求仙者亦然,雖雲海外有蓬萊、方丈,瀛洲三神山,上有仙人和不死之藥,人如求得此藥服之,可長生不死。但此說曾被齊威王、宣王、燕昭王所信,派方士入海求之,皆不得,陛下當然也是将信将疑。”
最關鍵的是,這三位君王壽命都不長,很難被當成成功典範,方術士隻能說他們“德行”不足,所以才無法找到仙山。
言下之意,陛下你功蓋三皇德超五帝,隻要心誠,肯定能抵達仙山,得神仙垂青。
可即便如此,除了吹牛說自己小時候在海上見過仙人,吃過仙人給的大如瓜的棗子,所以七十歲還滿頭烏發外,盧敖也無法提供更多期許。
眼見為實,耳聽為虛啊,這就是他們吃虧的地方,這年頭航海技術太差,方術士哪怕出海,也隻在能看到岸的地方打轉,可沒本事發現新大陸。
“而巫稚所言西王母之邦則不然,昆侖之墟的傳說,比海外仙山還久遠,也與蓬萊一樣,虛無缥缈,難覓蹤迹,但奈何世人流傳周穆王見過西王母,還得其所賜仙藥,長壽百歲。”
海外求仙沒有成功案例,而對方有,方術士先輸了一分。
“再者,陛下西拓之政已持續了四年多,不管是前年剛奪取的朔方之地,還是今歲征讨河西月氏,亦或是使者從烏孫、樓蘭傳回的消息,商賈從西域帶回的一些奇特物産。”
“四年間,幾乎每隔幾個月,陛下就能聽說些新東西,這讓他覺得,穆天子傳上所書的西方之事,是言之有物的,從而覺得,尋找西王母之邦的事,在有條不紊地進行……”
方術士拿不出實際的東西,隻知道拖延搪塞,不斷要這要那。而尋找西王母邦的過程,卻伴随着開疆拓土、軍事勝利、胡酋來朝,這讓皇帝樂在其中,再加上持續不斷傳回的反饋,向西求仙,似乎越來越靠譜了。
“這就是彼勝,我敗的原因啊!”
盧敖一番分析後,侯生滿頭大汗,原來真正讓己方輸的,不是辭藻上的優劣,而是後續的一系列事情。
他左思右想,己方是絕不可能給皇帝提供這麼多期許和滿足感的,頓時面色死灰:“為之奈何?”
皇帝若不信他們,就沒有錢帛投入,侯生也信之不疑的不死藥便永遠煉不出來,他讓自己和家人長生的夢想,就成了空談。
盧敖鼓動道:“事到如今,兩派方術士合則生,分則死!”
侯生避席道:“如何合?”
盧敖道:“首先,要将兩派的宗旨合一,就說祠竈則緻物,緻物而丹砂可化為黃金,黃金成以為飲食器則益壽,益壽而海中蓬萊仙者可見,見之而功德緻者則得贈仙藥,再以仙藥入煉器煉制,方能食用不死……”
這樣一來,他們就能拿着普通的金器,假稱是用石頭丹砂煉出來的,再施展一點能蒙蔽人眼睛的小把戲,便能騙過旁人,讓皇帝看到,方術士終于有了點成果。
同時,他們需要相互背書,讓兩派理論緊密結合,煉丹的需要求仙的,求仙的也需要煉丹的。
盧敖也會将扶桑木、湯谷、鲲鵬等東方傳說繼續完善,甚至編點僞書出來……
“可讓善言辭者,模仿金文古篆,寫一篇《彭祖經》出來,将彭祖說成是方術士之始,以服食煉丹,從堯舜時活到殷商,八百歲才羽化登仙!”
侯生拊掌:“甚善,我這就親自去寫!”
還有句話盧敖沒說,除此之外,還可編造一些模棱兩可的緯谶之言,混淆視聽……
一番合計後,他又鼓勵侯生道:“這些書和傳言,都要快些編出來,因為今年,恐怕是吾等說服陛下最好的機會,也是最後的機會!”
侯生消息也很靈通,壓低聲音:“莫非……”
盧敖颔首:“然,有消息傳來,南方邛都已降,西方月氏也已被李信掃滅,兩地的俘虜,會于三日後押回鹹陽獻予陛下。”
“西方南方皆平,陛下也算多了可以誇耀的功業,獻俘結束後,便要開始東巡了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