作為儒生的靠山,左丞相王绾難辭其咎,但在議事時,他還是堅持認為,這次的事隻是一小撮不懂事的儒生心懷不滿,一一找出來,加以懲治即可,但不必牽連所有博士。
“陛下,齊魯之人本就好議論,愚夫一時巷議而已,不足為慮。”
“左丞相此言差矣!正因為天下愚夫衆多,才不能任由諸生诽謗,否則天下人信以為真,必定人心浮動,導緻生亂!”
右丞相李斯卻與之争鋒相對,他知道,徹底打垮王绾,讓他一蹶不振的時機,已經到了!
黑夫站在後頭,隻見與王绾佝偻的背影相反,李斯大步一邁,出列朝秦始皇一拜,高聲道:
“陛下,從前諸侯并起紛争,大量招攬遊說之士,使其不治而議論,放任太甚,使得這群人,根本管不住自己的嘴!說話常常稱引古人為害當今,矯飾虛言撓亂名實。”
“今天下已定,法令出自陛下一人,别黑白而定一尊。天子之下,百姓黔首應緻力于農工之事,為陛下創造财富,讀書士人就應該學習法令刑禁,為秦吏,替陛下治理民衆,這才是讀書學識的正當用途!”
“但現在,諸生不師今而學古,隻欣賞自己私門所學的知識,指責朝廷所建立的律令制度,以此來诽謗陛下之治,惑亂民心。但凡聽到一件事,就各根據自己所學加以議論,在民衆當中帶頭制造謗言。如此種種,恐怕不獨臨淄才有,若不加以禁止,必然使得人心浮動,在上則削弱朝廷威勢,在下則形成朋黨之勢……”
說到這,李斯再拜,提議道:
“依臣之見,每次事發後,隻追究罪首遠遠不夠,應該新設律令,禁止天下私學巷議。讓史官将所收六國史書,統統燒之!典籍隻準許鹹陽博士官署鑽研收藏,除此之外,天下有藏《詩》、《書》、諸子百家之語者,亦由當地守、尉燒之!從今以後,借古非今者族誅之!有敢群聚談論古事及《詩》《書》者,斬首棄市!私藏詩書、百家語者,黥為城旦!望陛下恩準!”
“什麼!”
話音剛落,殿内嘩然,尤其是站在末尾的張蒼,更是大驚失色,有些不敢相信地看着自己的師兄李斯。
李斯當年也在蘭陵,稷下學帝王術,對百家言有一定了解,深受其滋養,如今為何卻要一刀切,将其全部禁絕呢?
若此事成行,别說黑夫那日說過,正在世間醞釀的“新稷下”,這天下學林,恐怕也要像外面的齊宮花園般,百花凋零,一片寂寥,隻有幾朵菊花能留下!
他正要出列請求,說此事萬萬不可!卻不防,前頭的黑夫已覺察到了他的舉動,為了不讓這承載了華夏未來科學希望的胖子再因言獲罪,竟搶先一步站了出來,大聲道:
“陛下,右丞相之言,大善!”
所有人都看向黑夫,他居然在衆人尚沒有從震驚中反應過來前,就搶先附和?太急了吧。
葉騰也十分詫異,争着出頭,這不像是女婿性格會做的事啊。
秦始皇尚未表态,卻也看向黑夫,玩味地笑道:“卿也覺得右丞相之議可行?”
“泰山封禅之事,明明是祥瑞,合秦之水德,诽謗者皆居心叵測之人,當誅之!而博士、私學,這數年來,一直放任混亂,也的确該好好整治整治了!”
黑夫表了态,但随即話音一轉,說道:
“不過,秦律一向是有罪嚴懲,無罪寬赦,除非是族誅,但也隻是誅其父、母、妻三族。臣愚昧,這世上學問雖然統稱為‘百家’,但實際上,卻各行其是,甚至有相互敵對,老死不相往來者,非但不是親戚,連鄰裡都算不上。如今因為幾個儒生犯事,卻要将其他私學統統禁絕,書籍全部焚毀,這會不會……有殃及池魚之嫌?”
第0513章
法今王
“陛下,儒生是讀書人,但讀書人不盡是儒生。儒乃百家之一,但百家不都是誦孔子而學儒。因幾個儒生诽謗妄言,便牽連天下所有學派,全面禁止私學,焚盡百家之語,這會不會有殃及池魚,牽連無辜之嫌?”
聽到這番話後,李斯的眼睛眯了起來,他本是劍指王绾,但誰料,王绾老兒還呆愣在原地,卻是一向與他親近和善的黑夫先站了出來。
“孺子啊孺子,裝了那麼久中庸,終于忍不住,想要發出自己的聲音了麼?”
看着黑夫在那侃侃而談,老丞相的嘴角,露出了一絲笑。
今日李斯赫然出列,抛出了“焚書”的驚人之言,絕非心血來潮,而是醞釀已久。
法家主政的秦橫掃天下,本該使延續百年的儒法之争宣告終結,但秦始皇是一個實用至上的皇帝,沒有徹底摒棄儒家,反而招攬了不少文學儒士入鹹陽為博士。
儒法之争的場地,從民間轉向朝堂,雖然每次都是法家完全吊打群儒,但這群人有王绾做靠山,每次都能安然無恙,下一次繼續空口白話地議論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