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18章(第3頁)

  “原來如此!”五大夫子嬰聽得兩眼發直,他百思不得其解的事,居然這麼簡單?

  “就這樣?”

  秦始皇則還是那副神情,似乎對“奇妙方術”竟如此無聊有些失望,一揮袖,讓人将那三個“誣告”的方術士先拘押起來,讓廷尉議其罪。

  倒是黑夫為三人求情,假惺惺地說什麼他們雖然滿口胡言,卻促進了制鹽新法的推行,希望能免死,讓他們繼續為國效力,有機會贖罪。

  用後世的眼光看,陰陽方士的兩個派别,其實就是化學家和探險家,嗯,雖然是野生的。

  但這群人學陰陽之術,卻不是為了像鄒衍叔侄一樣,探究物質構成,世界之大,以及曆史輪回的原理。而是看到鄒衍以“陰陽主運,顯于諸侯”,感到非常豔羨,便想将這理論作為自己的皮,為“緻長生”做裝飾,最終目的還是撈錢、謀富貴。

  騙子不可怕,就怕騙子有文化,換皮後的方術士,吹牛起來一套一套的,在燕齊大為興盛,騙得燕昭王等人團團轉,曆史上,秦始皇也被他們忽悠了。

  隻要方術士的目的還是招搖撞騙,黑夫便會繼續給他們挖坑,他可不願意,好不容易發展起來的膠東,在方術士搗亂下,将人力錢财用于無用之處!

  這個插曲很快就結束了,黑夫繼續他的導遊工作,為秦始皇介紹新法制鹽的工序。

  黑夫說,在制好鹵水後,鹽工們會揪下一段海邊生長的叫做“黃魚茨”的灌木判斷鹵水的濃度。若“黃魚茨”枝條漂浮在鹵水水面上,表明鹵水已經達到了足夠的濃度,可以曬鹽了。若“黃魚茨”沉沒到水底或懸浮于水中央,則表明鹵水濃度不足……

  秦始皇随意點了點頭,沒放在心上,倒是張蒼停下腳步,看着沉浮不定的黃魚茨若有所思。

  黑夫覺得,隻要時機合适,給胖子灌輸密度、浮力等概念,他也是能接受并發揚光大的。

  但今日之事,簡單的可溶、不可溶就搞定了,殺雞何必宰牛刀。黑夫肚子裡的初高中知識,且先留着,等張蒼将前面的消化後,再一條條抛出來吧,這些東西,是用來對付方術士的好武器。

  “這隻是一個提醒,一個警告……”

  一行人離開濾池時,黑夫瞥眼看向遭到冷遇後,尴尬地被秦始皇遣回行宮去的方士盧生、韓終二人。受挫之後,他們的背影,似乎也沒那麼仙風道骨了。

  “若彼輩仍不吸取教訓,還要在我膠東上蹿下跳,裝神弄鬼的話……”

  黑夫心中暗道:“我就讓他們知道,什麼是《走近科學》!”

第0525章

取之于無形

  一路走來,一行人終于來到了曬鹽的鹽田中,黑夫令工匠略加改造,開挖一些矩形的田畝,下以石磚為底,淺而廣,濾池處合格的鹵水被工匠隸臣們用小木桶挑至此處,澆灌在鹽田裡。

  眼下正值午後,烈日炎炎,加上海風迅猛,鹵水在不斷蒸發,鹽田底部已形成了晶瑩的鹽粒,待水分完全幹後,隸臣妾們又下到田中,用鏟子将鹽堆起來,每塊鹽田裡,都能積得半人高的鹽丘……

  這些鹽丘看着喜人,秦始皇讓人勺了一盞來看看,卻見着此鹽雪白細綿、品質純正,色澤竟不亞于安邑鹽。

  原來,先前的濾池鹽泥、竹席漏網,除了增加鹵水濃度,還有一個用途,就是過濾海水中的雜質。故鹽田裡的鹵水看上去十分潔淨,曬出的鹽雜質也較少。

  質量沒問題,那秦始皇關心的,就是效率和産量了。

  他便問黑夫:“以新法之淋鹵曬鹽,須得幾天?”

  齊人之所以煮鹽,就是因為單純曬鹽太慢了,且要看老天吃飯,一旦時間拖太長,驟雨降下,便前功盡棄,所以并不每個地方都适合曬鹽。

  黑夫禀報道:“刮壤聚土,漏竅瀝鹵,三日而功成!至于曬鹽時,則需要天時地利,看準日頭正盛時,讓鹵水在太陽下暴曬至傍晚,便可得鹽!”

  所以總結下來,這法子居然隻需要四天,五道工序!其速竟不亞于煮海!而成本卻比煮海低了不少。

  但黑夫也說,這種法子極度依賴天時,首先制作鹽泥,必須等潮退以後再曬,一般每個月有兩次潮漲的時間,每次約有五六天,所以每個月能曬鹽的時間隻有半個月至20天左右。

  如果陽光不夠強烈,鹵水出鹽率就很低,所以一年中曬鹽的最佳時間隻有4月到10月,與煮鹽正好相反,這就意味着,要占用不少勞動人口從事此業。

  這是艱難的選擇,判定兩個法子的優劣,剩下一個标準:“舊法新法,産鹽孰多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