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0章(第8頁)

  張蒼哈哈一笑,那是他夫子開的地圖炮,不光是墨子,宋钘、慎到、田骈、惠施、鄧析、子思、孟轲等十二名近世的各派宗師,都被荀子批評了個遍。

  其中說墨子的問題就是,不懂得一天下、建國家的法度,崇尚功利實用,重視節儉而輕慢等級差别,甚至不容許人與人間有分别和差異的存在,也不讓君臣間有上下的懸殊。隻是立論時有根有據,解說論點時又有條有理,足夠用來欺騙蒙蔽愚昧的民衆……

  這在黑夫看來,與其說是黑,不如說是誇了,因為墨家的邏輯能力,真是百家裡最紮實的。

  此外,墨家好明鬼,将鬼神作為旗幟,也是飽受儒法之士诟病的一點。

  “但墨子真的笃信鬼神麼?”

  黑夫抛出了這個問題:“我早在第一次伐楚時,就與墨者有過往來,從程商處搞到過《墨經》一閱……”

  當然,程商給黑夫看輕易不示于人的墨經,也有拉他入教的意思,但黑夫卻從中有了一種獨特的感覺。

  “托了你的福,我在鹹陽縱觀百書,也讀過儒家的《論語》,看得出來,孔子托法周公時,心裡是虔誠信仰着周公的。但我讀《明鬼》,卻覺得墨子雖然言必稱鬼神,但他自己是不是全心信仰着鬼神,還真難說。”

  “此言何意?”

  “墨子既明鬼又非命,實在是矛盾重重,若是虔信鬼神,當不至于此……我有個猜想,或許墨子隻是想依鬼神以制義,供的并不是鬼神本身,而是鬼神的賞罰之能,用來讓世人有敬畏。以鬼神作為表皮,可實際上,墨子卻把更多心思,花在了講述兼愛非攻,天下尚同,以及格物之學上……”

  格物,是黑夫和張蒼給鑽研物質變化、性質的定義。想要證明一件事,必先格物,也就是觀察和研究事物,把事情的原理吃透。

  黑夫所謂的螢火蟲不是腐草所化,張蒼找出了淋鹵制鹽法的原理,都是觀察和格物的結果。

  墨家也有格物,而且他們的格物,真的是走在了世界前沿!

  “就比方說,光線,我也是在程商與我詳細解釋之後,才驚覺墨子當年做到了何種程度!”

  在《墨經》裡的《經下說》,墨子做了一個實驗:在一間黑暗的小屋朝陽的牆上開一個小孔,人對着小孔站在屋外,屋裡相對的牆上就出現了一個倒立的人影。為什麼會有這奇怪的現象呢?墨子認為,光穿過小孔如射箭一樣,是直線行進的,人的頭部遮住了上面的光,成影在下邊,人的足部遮住了下面的光,成影在上邊,就形成了倒立的影……

  黑夫聽墨者講完這一段後,頓時卧了個大草!這不就是小孔成像實驗,和“光沿直線傳播”的光學第一定律麼!

  墨子做的實驗還不止于此,還利用光的這一特性,解釋了物和影的關系。飛翔着的鳥兒,它的影也仿佛在飛動着。墨家分析了光、鳥、影的關系,揭開了影子自身并不直接參加運動的秘密。

  同時,《經下說》裡,還闡述了平面鏡、凹面鏡、凸面鏡成像,說明了焦距和物體成像的關系。

  最讓人驚異的是,這些記載在《墨經》上的“光學八條”理論,都是在沒有玻璃的情況下,用水面、用銅鑒驗證出來的!

  “他是如何想到做到的?”

  讀完之後,黑夫對墨子,簡直佩服得五體投地,甚至産生了:“墨子他老人家莫非也是穿越者?”的想法。

  而且肯定是個理工科的!因為除了光學,數學、力學、杠杆定律,墨子都有涉及。

  這也就不奇怪,墨家為何黑科技層出不窮了,因為人家不僅僅是工匠,他們有一整套的理論,墨子是真正意義上的……

  “科學家!”

  墨子,他簡直是中國古代科學的希望之光。

  黑夫不知道古希臘那邊鼓搗光學的大能是誰,但時間肯定要比墨子晚不少,了解了這些後,不免有些感慨不已,同時産生了一個疑問。

  “這之後兩千年裡,中國到底在幹啥?”

  直到近代,炮艦逼門,西學東漸,中國人這才睜眼看世界,打算師夷長技以制夷,拼命翻譯各種科學書籍。在贊歎牛頓的偉大,對那些西方物理定律着迷之餘,翻開古舊的《墨子》,才猛然發現,原來我們的墨子,早在戰國就提出這些東西了!

  可以想象,當時場面一度十分尴尬,原來不是祖先不聰明,而是後學不争氣啊!

 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,曆史上,齊墨楚墨皆衰亡,唯獨秦墨,也日漸式微。墨家的繼承者們對《墨經》裡的這部分并不太重視,很少有人去鑽研。

  等到一把秦火燒來,民間百家之書絕,墨學著作也遭到殃及,剩下不多了。而漢武帝獨尊儒術,罷黜百家後,墨家徹底衰敗,之後這些東西整整被中國人遺忘了兩千年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