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4章(第1頁)

  黑夫非但沒有放心,反而更加警惕。

  “不愧是張子房,這樣的人,才是懂得自保和待時而動的危險分子啊!”

  最糟糕的是,你知道他會發難,卻不知是何時何地發難。

  不過,随着曆史發生巨大變動,秦始皇因黑夫西拓之建言,先對匈奴動手,暫緩了東巡,等他這次上路時,也壓根沒過陽武縣,而是走了陳留、定陶一線,從亢父之險進入薛郡。

  後面的泰山、臨淄之行,黑夫在旁追随,抵達膠東後,一切沿途戒備疏導又是他親自操辦,都十分妥當,沒有出事——一旦出事,不管皇帝有事沒事,身為郡守,一個失職是跑不了的。

  總之,送秦始皇出膠東時,黑夫長舒了一口氣,本以為博浪沙是徹底沒了,卻不曾料到,居然在莒南出了事。雖然猜測或是張良遲到的刺殺,但傳來的消息模棱兩可。秦始皇是極其謹慎的人,他的生死,隻有身邊人才知道,對郡守們,隻是傳來诏令,要求他們大索天下,稽查可疑人士,掘地三尺,也要把刺客找出來!

  黑夫一一照辦,但仔細琢磨此事,卻不由得脊背發涼。

  曆史上,秦始皇死後,其死訊被李斯趙高掩蓋,秘不發喪,一切照舊,反正皇帝平日裡也神神秘秘,不喜歡輕易暴露行蹤,讓外人見到,按照比較傳奇的說法,還用幾車鮑魚來掩蓋越來越濃烈的屍臭……

  黑夫當然會懷疑,這次禦駕行宮方面,對皇帝情況語焉不詳,是否是曆史提前上演?

  秦始皇如果現在死了,而且還是遇刺而亡的,會怎樣?

  黑夫一貫腦洞極大,便悄摸摸琢磨開了……

  ……

  黑夫首先想到的便是:“趙高會不會像曆史上那樣搞事?”

  仔細推敲後,黑夫樂觀地發現,秦始皇若有不測,趙高作為禦者,也有推卸不了的責任。老丈人葉騰是知道黑夫與趙高有矛盾的,身為廷尉,當場拿了趙高下獄也不是不可能。再說了,往好處想,或許那一椎砸死的是趙高呢?那就有意思了。

  而秦始皇帝若死,有兩種可能,一是留了遺诏,二是沒留遺诏。

  若是留诏,隻可能是公子扶蘇,因為公子胡亥還小,十三四歲年紀,國賴長君,皇帝哪怕不喜歡扶蘇,也不會選擇一位幼主登位。

  子嬰雖然跟在皇帝身邊,但他不過是區區五大夫,還是叛國者長安君之子,也沒有任何資格繼位。

  若是無诏,秦始皇又無太子,就要從諸子裡挑選。

  可能是李斯、王贲、葉騰這三位大佬商議拍闆,按照傳統宗法制度,有嫡立嫡,無嫡立長,在沒有其餘人選的情況下,扶蘇一樣是第一繼承人。

  而且别忘了,這會扶蘇不在他處,而在鹹陽!且與蒙恬兄弟十分相善。

  蒙恬、李信鎮守西北,有大軍十數萬,得知消息後,回關中鎮守易如反掌。李斯一文臣,就算他兒子李由扼守三川,面對根本攔不住的蒙恬,也不敢在帝位繼承上胡來啊。

  所以黑夫設身處地,為李斯考慮,他的最優選擇,便是定扶蘇繼位,以擁立之功,換取繼續當丞相。最多拉上王贲,讓王贲做太尉,李王合作,瓜分朝局,孤立廷尉葉騰。

  “所以單論對中央的影響而言,秦始皇帝此時逝去,也許還一定是壞事,時間點正好,政權會平穩過渡。”

  但這種局面,至多維持到天下大亂。

  沒錯,天下大亂!

  和自然死亡不同,秦始皇若死于一場刺殺,這仿佛是一個訊号,一個鼓動六國遺民起來造反的信号!

  小蝴蝶翅膀扇起的風,已經極大影響了時代,許多地方都與原先不同了。

  其他地方不說,就談齊地,因為黑夫來膠東做郡守的緣故,形勢迥然大變!

  齊地雖然暗流湧動,但秦吏不動諸田,諸田也不反秦朝,就這樣高度自治地挨到秦末,然而,黑夫卻攪亂了這潭深水。

  他夷滅了夜邑田氏,遷走膠東諸田一共八家,這種暴力強拆的做派,顯然是在秦吏和諸田之間,勉強維持的關系火上澆油。

  平衡已被打破,齊地的形勢很不穩定,秦始皇在,無人敢造次,隻能老老實實等着發落。但始皇若出事,七十二城裡,隻要有那麼一兩個有骨氣,甯為玉碎不為瓦全的諸田,乘着秦始皇死訊舉事,或許還真能鬧出點陣仗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