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5章(第8頁)

  “就像是齊桓公,明明死了,外面的人卻不知道!”

  很快,又有消息傳來!狄縣田氏兄弟殺官造反了!

  聽說這件事後,樂扁給田氏三兄弟豎起了大拇指,不愧是許多年前,就在齊地聞名的縣俠!

  然後此事在縣裡傳開了,衆人起先不信,但從狄縣那邊來的人說得有鼻子有眼:說是新的齊王已經披上了紫袍,豎起了大旗,招徕各地英雄豪傑。而盤踞海外島嶼的安平君子孫田都,也都殺了回來,舟師的風帆遮蔽了大海,雍門司馬當年帶出去的“四萬大軍”個個白盔白甲:這是為齊王建戴孝,要為他報仇呢!

  官府管這叫“造反”,但在遊俠兒們看來,明明是齊國要複辟了,樂扁等人的心思也活絡了起來,想要乘着這天變之際,回到過去的生活。

  當狄縣和千乘的兵馬開到樂安城下,秦朝的縣令還欲召集縣内衆人抵抗,卻被樂扁和一些個受夠秦政統治的輕俠少年,沖進縣寺裡殺了。衆人打開城門迎接田氏兄弟,最後統統被收到了“右司馬”田榮手下。

  新的齊王,是那個被秦人擄走餓死的老齊王之弟,一身紫袍,有些臃腫,樂匾隻是遠遠看到一眼。

  而田儋因為是這場複辟的主謀,做了“相邦”,他的弟弟田榮和田橫,分别是左右司馬。安平君的曾孫田都,則當了“大将軍”。

  田儋想要利用安平君田單的名聲,号召廣大齊人加入這場驅逐秦人,光複齊國的大戰!

  就這樣,樂扁又能拿起劍,昂起頭,腆着肚子,享受普通黔首又敬又怕的目光了。

  他不知道秦有多大,也不知道真正起來造反的人有多少,隻知道,樂扁在這樂安縣,又能橫着走,再也沒有繁雜的秦律來約束他……

  就像是壓在身上的大山徒然崩壞,肩膀上為之一輕。

  但他們還來不及享受,就被“相邦”拉到了濟水邊。

  秦軍來了!

  樂扁水性好,昨夜被派過去查探敵情。不管他是不是真的殺了秦卒奪了胄,樂扁都被田榮下令,升為屯長,還按照齊國過去的規矩,當衆賜金二兩,這是為了在開戰之前鼓舞士氣……

  而在命令樂扁等人渡水查探秦軍的次日夜裡,田儋又命一千人強渡濟水,結果被打得大敗而歸……

  ……

  濟水南岸,臨淄郡尉樓亢看着試圖渡濟水進攻,卻被自己打得大敗而回的“群盜”們,哈哈大笑起來。

  過去半個月間,叛亂席卷了整個濟水北岸地區,諸田、輕俠、盜寇,秦朝官府打壓的群體聯合起來,殺秦吏,奪城池造反。因為事發突然,臨淄郡倉促間,隻來得及集結五千郡兵,守住濟水以南地區,屯兵都昌縣。

  田氏兄弟的叛亂是蓄謀已久的,進攻鄰近諸縣皆有黨羽響應,沒費什麼力氣就攻下了。很快就糾集了車百乘,騎數百,徒卒上萬,如今聚集在濟水之北,也算聲勢浩大。

  不過單從他們層次不齊的衣着和五花八門的武器上,臨淄郡尉覺得,哪怕人數再多,依然是群烏合之衆。

  從這些齊人倉促渡水進攻秦軍本陣就能看出來,主帥不知兵法,不懂行軍,真是亂打一氣,結果派過來的一隊人馬,遭到了秦軍迎頭痛擊!

  秦軍中的蹶張士在水邊一字排開,随着樓亢的口令,向水中不斷射箭,齊人沒有多少弓弩,頓時被射了個人仰馬翻,慘呼連連,雖然有船隻接應掩護,但依舊損失慘重。中矢者發出了慘叫和驚呼,這簡直是場一邊倒的屠殺。

  眼下水裡漂滿了屍體,數百名齊人淺嘗辄止,很快退了回去,說什麼都不下水了,岸上方才還叫嚣不已的齊人,此刻卻統統啞了,過了一會,再又一次進攻失利後,竟開始四散而走,調轉旗幟後退!

  “群盜被擊退了!”

  見彼輩如此不堪一擊,臨淄郡尉腦子一熱,竟下達了渡過濟水,繼續追擊的命令!

  有軍司馬心存疑慮,對郡尉道:“齊人如此做派,一觸即潰,又以濃煙遮蔽北岸,或有詐。”

  “老夫打仗也不是一天兩天了,有詐無詐難道還看不出來?”

  樓亢頓時滿臉不高興,他年紀的确不小了,年過五旬,作為王贲的老部将,若單論打仗,樓亢可打了不少,趙燕楚三戰,他都有參與,雖無大功,但積累小功勳,也走到了今天的位置。

  在秦的諸多對手裡,樓亢最看不起的,就是齊國,弱小如韓燕,至少也拿起武器,對秦軍有所抵抗。唯獨富庶的齊國,卻是個軟蛋,不戰而降,這使得不少秦将,對齊人很輕蔑。

  于是樓亢道:“世人早有公論,齊之技擊,不如魏之武卒,魏之武卒,不如秦之銳士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