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26章(第1頁)

  臨淄郡的叛亂,是海寇活動和狄縣田氏謀劃的結果,而濟北郡那邊響應狄縣的人,則是濟北郡守倉促之下激發出來的。

  當聽說狄縣出事,田儋兄弟妄圖恢複齊國時,濟北郡守的第一反應,便是派遣郡兵,将郡内的諸田統統抓起來。結果卻招緻更大的反彈,人沒有抓到幾個,一夜之間,濟北諸田幾乎全被逼反了。

  尤其是田氏祭祖的大本營高唐縣,也豎起了大旗,一個叫“田解”的田齊貴族響應田儋,殺秦吏占城據守。所以濟北郡眼下也焦頭爛額,忙于鎮壓高唐之叛,根本無暇派兵力到臨淄支援。

  呂齮隻能暗自慶幸,幸好臨淄諸田,大多在數年前,随齊王建搬去了關中,他們是最早一批被強遷的豪強,故臨淄城内暫無混亂,自己還能躲在安全的地域,思索主意。

  但事情已經到火燒眉毛的程度了,秦律不但對黔首嚴格,對官員也很嚴苛。尤其是軍法:抛棄軍隊的将領要處死,丢失城池的官員要治罪。

  身為郡守,若無朝廷旨意,呂齮不用親自領兵作戰,但守土有責。現如今,臨淄濟水以北四五個縣完全淪陷,呂齮已經達到撤職标準了,若讓叛亂進一步擴大,成燎原之勢,那他對皇帝說的“不是叛亂,隻是群盜”定會成為害死自己的供詞,幾個腦袋都不夠砍!

  可現在,單靠臨淄郡平定叛亂,是沒可能了,樓亢将叛軍攔在濟水以北,已是極限。

  這時候,臨淄郡丞出主意道:“郡守不必擔憂,濟北有亂不能來助,朝廷援軍也還需一些時日才到,但還有膠東之兵!膠東已逐盡諸田,再無後顧之憂,尉郡守已奉陛下之命,率陸師接近臨淄,舟師也揚帆起航,隻要數日,便能與臨淄兵彙合,水陸并進,平定叛亂!”

  看上去主意不錯,一切交給膠東那個能打仗又能治郡的黑夫即可,但呂齮卻隻陰着臉一言不發,郡丞這是在出言擠兌他呢!

  作為年過五旬的老臣,呂齮能被派到人口近兩百萬的大郡臨淄做郡守,倒不是因為有多大的功勞,主要是資曆足夠,入仕三十餘年,積累考績走到這一步,頂多在嫪毐叛亂時,他身為鹹陽丞,有過一點亮眼表現。

  到了臨淄後,呂齮也将這裡治理得不錯,雖然臨淄穩定的主要原因,是王贲這座大山鎮着,齊人敬畏。

  去年,王贲離開臨淄回了鹹陽,呂齮頓時感到了巨大的壓力,這種壓力不僅是臨淄齊人難以治理,也在于他的鄰居,膠東郡守黑夫表現太過亮眼……

  規範私學、招徕農家、夷滅夜邑田氏、發現金礦,幾乎每隔數月,黑夫就要鼓搗出一件轟動齊地的事來,與之相比,平安無事的臨淄顯得有些暗淡。

  等到秦始皇帝東巡時,這種情況更甚,呂齮聽了長史的話,搜集了各種祥瑞去獻,比如巨人踩踏的大腳印,結果又被黑夫比下去了。“自然祥瑞不如人的祥瑞”,也真虧他說得出來,卻又一次讓皇帝大悅,亦有對呂齮等人僞造祥瑞的暗諷。

  接下來,臨淄儒生鬧事,以古非今,呂齮也落了個管理市井不善的罪責,遭到訓斥。而黑夫呢,他攙和修書、焚書之争,力阻李斯之議,成了百家的救星,一時間風頭無二。

  總之,秦始皇對臨淄的治理評價很低,卻對膠東新政贊不絕口,離開膠東時,還給那黑夫賜了字:即墨……

  呂齮雖然嘴上不說,心裡終歸是有些嫉恨的,隻是他與黑夫井水不犯河水,犯不着結仇。

  但發生在臨淄的叛亂,卻讓呂齮管不了那麼多了。

  他覺得自己很冤枉:強遷諸田是黑夫首倡的,那四千海寇也盤踞在膠東島嶼上,結果他們不敢在膠東鬧,卻跑到自己轄區作亂,是當臨淄郡好欺負麼?

  又氣又怒,加上想推卸責任,在給皇帝上書時,呂齮就把這場叛亂的鍋扣到了膠東郡的頭上。

  可現如今,憑借臨淄自己平叛已成泡影,呂齮還得指望膠東協助,他的老臉往哪裡擱啊……

  眼看膠東兵明天就要到了,呂齮甚至都不知道,該如何與那黑夫合作……

  好在,很快他就不必為此擔憂了。

  就在呂齮踱步思索之際,卻聽到外面一陣混亂,有嘈雜的聲音傳來,呂齮頓時大驚,派人去看看怎麼回事。

  片刻鴻溝,有吏員臉色蒼白地跑進來,顧不得脫履,也來不及行禮,急匆匆地說道:“郡守,濟水之戰的消息洩露,臨淄城中,有人乘機作亂!”

  呂齮先是一愣,随即一陣惡寒,他隻顧得上焦慮濟水的戰況,卻忘了,此時此刻的自己,也坐在一堆随時可能燃起的幹柴上!

  ……

  與此同時,遠在十餘裡之外,黑夫站在戎車上,也看到了那座大城裡燃起的幾道煙柱。

  它們直入雲霄,仿佛是鬼神從雲中伸出來的黝黑手指,掃向何處,何處就充斥着血與火……

  “我就知道……”

  黑夫籲了一口氣,他曾經三次經過臨淄,知道秦在這兒的統治,真猶如無根之木,無源之水,浮于表面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