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暫時不必追捕那些逃人,也不必分兵留守諸縣,現在最緊要的,是搞清楚賊軍去向,追上去,将其殲滅!”
很明顯,田氏兄弟是怕了黑夫的兇名,知道自己東拼西湊的烏合之衆,難敵臨淄、膠東郡兵,便戰略轉移了。
“師之所處,荊棘生焉。大軍之後,必有兇年。”
黑夫冷笑:“臨淄郡托了彼輩的福,死了萬餘人,經濟損失不計其數,恐怕要十年才能緩過來,再讓他們多流竄幾處,恐怕整個齊地,都将苦不堪言!”
雖然當地人已經将黑夫魔化成了個殺人不眨眼的怪物,可黑夫他,其實是個心地善良的好人呢。
他接下來必須搞清楚的一件事是:田氏兄弟的萬餘人,去了何處?
賊軍車馬較少,行進緩慢,很快,被黑夫源源不斷派往四面八方的斥候來回報了。
“賊衆萬餘人,往濟北郡著縣、漯陰方向而去……”
……
“濟北郡……”
黑夫聽到濟北就來氣,濟北郡守,就是秦始皇東巡時,在泰山底下獻祥瑞最積極的那貨。
而這次動亂,濟北郡也一片糜爛,著縣、漯陰、高唐、平原,濟水以北的數縣,全部從賊!比隔壁的臨淄好不到哪去。
除了濟北郡守聽聞臨淄亂起,急于對郡中諸田下死手,卻打草驚蛇,導緻他們集體反撲外。黑夫認為,朝廷在濟北不合理行政設置,也是導緻局勢崩壞的重要原因。
濟北郡雖然叫濟北,實際上,卻包括了濟北、濟南兩大片區,最坑的是,郡府居然設在泰山附近的博陽。這下,接待秦始皇封禅倒是方便了,卻距離郡北有數百裡之遙。
郡北生亂,郡南駐軍相救不及,眼下濟北軍勉強平定了曆下冒出來的叛軍,卻奈何河對岸不得,隻能與田既、田解等部數千人隔着濟水對峙。
共敖看着地圖,笃定道:“田儋等人,定是想去濟北,與高唐叛軍彙合!”
“然後呢?”
黑夫問他下文,共敖卻一臉懵,理所當然地說道:“然後,當然是合兵一處,與吾等決戰了!”
曹參卻以為不然,并指出了一個關鍵的問題:“卒萬五千不敢與八千官軍對壘,即便轉移數百裡,合濟北之衆,得卒兩萬餘。到那時,吾等也可與濟北之兵彙合,共同讨伐。賊軍還是占不到便宜,更失去了狄縣、千乘黔首相助,沒了地利人和,誰給他們的膽量,敢在濟北與我軍決戰?”
黑夫颔首,老曹曆史上雖然以“蕭規曹随”出名,可行軍打仗上,此人卻很有一手,不但作戰骁勇,看問題也比較全面,相比之下,共敖則隻是先鋒之才了。
“曹參之言甚是,賊衆若敢在濟北與官軍決戰,那定是……”
失了智!
最後三個字黑夫沒說出口,但衆人都聽明白了。
黑夫鼓勵曹參:“你接着說。”
曹參拱手:“故,濟北不是賊衆的最終目的,眼下彼輩借道濟北,能去的地方,無非是三處。”
老曹身量有些短,隻能湊近了,在地圖上一一點了出來。
“南則入濟北、薛郡,西則入東郡,北則入巨鹿郡……”
衆軍吏皆颔首,聽得很認真,黑夫也挺開心。行軍打仗,廟算料敵為先,若能料敵,提前洞悉其去向,這場仗就赢了一半。
平日裡,廟算的活,都是陳平來負責,每逢陳平留守時,黑夫就隻能親力親為,這讓黑夫覺得,自己還缺一個謀士。
如今看來,曹參也有這方面的潛力,不愧為文武雙全。
曹參繼續道:“若我猜測沒錯,賊衆隻會選第三處,巨鹿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