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1章(第3頁)

  隻不過,他認為,需要被印刷的,不僅僅是律令條文,農曆節氣歌,還有詩書禮樂……

  一番尴尬的問對後,秦始皇面色稍緩,因為扶蘇近來做的,至少是在皇帝看來“有用”的東西,而不是虛文缛節。

  氣氛似乎融洽了一些,但該說的話,還是要說的,若不說,他便不是扶蘇!

  “說吧。”

  秦始皇似乎也明白長子的脾性,見扶蘇停了話,欲言又止,便冷冷道:“知道你憋了許久,将你想說的,統統都說出來!”

  “那兒臣,便鬥膽說了。”

  扶蘇深深吸了口氣,他有預感,這一次,自己雖然做了很多準備,但很大可能,還是要受責。

  可逆耳的話,别人不說的時候,他也要裝作沒看到,眼睜睜看着父皇日益驕固,眼看這天下一步步滑向混亂的深淵麼?

  果然,扶蘇一張口,秦始皇的面色就陰了下來。

  扶蘇說的,是近幾年各地災情的事……

  秦朝太大了,四十個郡,不可能每個郡都風調雨順,不是這裡幹旱,就是那裡水災,剛送走了蝗災,又迎來饑荒。

  “太原郡數年以來,屢屢歉收,即便用堆肥漚肥之法,亦無法彌補,百姓賣爵贅子來接濟衣食,依賴陛下施布德澤拯救他們,才得以免于轉死溝壑。”

  “陳郡亦然,連續四年歉收,第五年又發生蝗災,百姓的生計還沒恢複。”

  齊地才經曆了一場大亂,除了膠東保全,琅琊損失也不大外,臨淄、濟北都遭受重創,恐怕五年十年内,無法恢複如初,旁邊的巨鹿郡,豪俠魯勾踐的叛賊遁入山林,尚未平定,東郡、泗水中間,又有盜寇聚集在大野澤,為首的是一個叫“彭越”的賊子。

  這就是中原目前的情況,太平?跟太平一點邊都不沾!

  “可就在這節骨眼上,父皇卻要發兵遠行數千裡,攜帶衣糧,南征北戰!”

  說完秦朝内部的隐患後,扶蘇開始述說伐越的難度。

  “兒臣聽聞,南方瘴氣流行,大軍深入越地,穿行于深林竹叢,多有蝮蛇猛獸,夏季炎熱時節,疾疫滋生,恐怕還未交兵打仗,士卒便十死二三。而征召關東輕俠惡少年,彼輩憂慮危亡,擔心朝不保夕,亦會在進入越地後,乘機逃亡。如此,即使把越人全部俘虜了,也不能抵償死亡之人。”

  “越人生于揚漢之南,熟悉地形,以軍擊越,若越人遁入深山密林險阻之地,便奈何不得,軍隊一離開,越人就又互相群聚。縱然建立城邑據點,也隻能留大兵鎮守。長年累月,士兵疲倦,糧食缺少。”

  “為了供養那些士卒,中原隻能出民夫數十萬人,千裡輾轉供應,使中原男子不能耕稼,婦女不能紡織,丁壯參軍打仗,老弱轉運糧饷,居家的無食,行路者無糧。到那時,百姓苦于兵事,逃亡必多,朝廷一味誅殺,也不能禁絕,如此,則諸郡盜賊必定興起……”

  扶蘇隻想告訴自己的父皇,隻要計算一下征越可能獲得的利益,便能發現,在戰争中得到的東西,反而不如喪失的東西多。

  為了争奪多餘的土地,而讓士民去白白送死,這不使全國上下都感到悲哀嗎?

  毀掉大量的錢财,去争奪一片無法統治的土地,隻為了滿足“南盡北戶”的虛名,就要讓數萬十萬人戰死,這難道,是治國的需要嗎?

  在他看來,貪圖伐勝之名,隻不過是一個騙人的幌子而已!

  “故,兵者兇事,一方有急,四面皆從。兒臣擔心,變故的發動,亂邪的興起,從伐越開始啊,還望陛下,慎重!”

  一口氣說完,扶蘇拜倒在地,閉上了眼睛。

  雖然希望渺茫,但他隻希望,自己的父皇,能聽一次勸誡啊!

  良久的沉默後,秦始皇開口了。

  “說完了?”

  “兒臣已知無不言。”

  “知無不言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