但子姓宋國,依然偷偷保留這一點,曾經連續三代人内娶。
黑夫特地讓徐福打聽了一番,才發現,箕氏朝鮮,依然是這尿性,更玩起了骨科至極的姐弟、兄妹通婚……
徐福曉有興緻地對黑夫和扶蘇說:“這朝鮮侯箕否,國雖小,卻有9位妃子,其中5名是子姓,或是其姊妹,或是同族。妃子們共為他生了10名公子和9名公女。我稍加打聽,這9名公女中,有6位都嫁給了同父異母的兄弟,那長公子箕準,就娶了他一位異母妹。”
“竟然如此!”
徐福一訴說,扶蘇被這種殷商流傳下來的古俗驚得目瞪口呆,他真沒想到,這個頗有“君子”之風的國度,卻有這樣可恥的内幕。
“箕氏也是無奈啊。”
黑夫這時候,似乎是來自前輩的骨科之魂猛地覺醒,忽然為朝鮮叫屈起來。
“昔日,箕氏寥寥千人,深入九夷濊貊之地,普通貴族也就罷了,但這箕氏公族,依然持殷商之俗。”
為了确保“帝子”的血統不被濊、韓、真番等蠻夷污染,箕氏公族堅決不與之通婚,為了解決婚配問題,隻能把邪惡的目光轉向同姓姊妹了……
對他們而言,異姓婚不過是男女情愛,同姓婚才是正事:繁衍血統純正的子姓後代。
總之,在朝鮮,公族多以姊妹為妻,還有個不成文的規矩,除了極個别的情況之外,公女隻能嫁給宗室成員,禁止外嫁……
眼下朝鮮願意嫁公女與秦,在他們的風俗裡,這是極大的妥協與示好了。
雖然在扶蘇看來,要秦公子娶朝鮮公女,頗有點齊國想嫁與兄弟亂倫的文姜給鄭子突之嫌……
但即便有些讓中原不齒,這姻,還是要聯的。
黑夫很現實:“這些道聽途說的事,就不必讓陛下也一一知曉了,若是大秦回絕,恐朝鮮會視之為侮辱,到那時,公子在海東,又添一敵。”
但凡是習俗古舊的國度,他們能在強權下接受苛刻的條約,可一旦是損害“面子”的事,卻難以忍受。
所以不僅要娶,最好還是正妻。
反正秦始皇也很多産,足足有十八個兒子,在裡面随便挑一個未婚配的不就行了……
當然,扶蘇是不可能了,他隻比黑夫小幾歲,已于遠征匈奴的次年,娶妻生子,娶的是三朝老将麃公的孫女,但麃公已死多年,麃氏爵位雖高,卻沒多少實力,根本無以為外援。
“我看公子胡亥倒是合适,他今年已滿十八,也該婚配了罷?”
黑夫看似随意地開起玩笑來,一眨眼,那個趴在秦始皇腳邊,當面笑他黑的熊孩子,已經長成俊朗少年了,據說模樣像極了秦始皇年少時,加上性格歡脫,最得皇帝寵愛。
扶蘇卻沒表現出嫉妒羨慕的态度,隻是搖頭:“不可能,父皇極寵胡亥,豈會讓他與小邦結親?”
秦朝不比當年僻居一隅的時候,乃赫赫上過,娶與國之女為妻,會被視為貶斥而非恩寵。
所以,皇帝諸子裡,最不受待見的公子,可能會有為國獻身的榮幸……
……
按照古禮,但凡兩國建立關系,都要進行“詛盟”的儀式,這是春秋戰國獨特的盟誓形式,與後世簽訂條約有點像,隻是多了神明見證的過程。
詛盟必須等秦始皇正式同意後再做,扶蘇堅持不離開他的士兵,繼續率部留駐列口,黑夫在海東也沒更多事,便帶着信件、國書,乘着越來越冷的北風,返回膠東去了。
颛顼曆新年正月初一這天,與扶蘇告别後,黑夫站在樓船甲闆上,看着朝鮮海岸漸漸遠離,不由哈了口氣:“三十四年了啊……”
一年前,諸田之亂剛剛平定,秦始皇尚未結束巡視,卻又萌生了南征北戰的想法。
如今一年過去,這場戰争,卻已經打響,隻是距離結束,還遙遙無期。
“果然,仲母說的沒錯,仲父每到過年時,都會感慨這麼一句啊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