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(第4頁)

  隻要箕氏同意那四條,朝鮮的外交,經濟,軍事,法律,基本都被秦朝滲透,在交通便利後,失去獨立,被融合吞并,隻是遲早的事。

  藩屬?說是保護領,似乎更恰當些。

  不過,非但要朝鮮那邊答應,秦始皇那頭,黑夫也得去信說服。

  “朝鮮隻是這種外交模式的試點。”

  黑夫有些可惜:“也是唯一的試點……”

  因為放眼九州之外,目前秦人能抵達的地方,除了西域城邦外,唯獨作為殷商後裔的箕氏朝鮮,有城市,有文字(甲骨文),有禮儀,符合這三條标準,稱得上是個“子文明”。

  “從今以後,不管是存是滅,朝鮮都得明白一點。”

  黑夫寫罷信裡最後一筆,笑道:

  “你啊,不過是中國庶生的兒子,不管跑得多遠,不管面目變成了什麼樣,是李代桃僵,還是移花接木,都改變不了一點:你爹,永遠是你爹!”

  ……

  五千大軍駐紮在列口,如同一把利劍,頂在喉嚨上,由不得朝鮮拖延。

  很快,這才過了兩天,朝鮮就黑夫拟定的《黑四條》給出了答複。

  “箕氏願意全盤接受這個條件,他們唯一的要求是。”

  徐福還是充當翻譯,聽完箕準的話後,他啧着嘴,看向黑夫,又看向扶蘇,笑道:

  “朝鮮,請與大秦結為姻親!以公女嫁與秦公子,兩國永以為好也!”

第0606章

三十四年

  “那朝鮮公女,她叫玉漱麼?”

  聽到箕氏提出的條件,黑夫卻表情怪異地讓徐福問了對方這麼個問題,箕準心裡有些愠怒,因為問自家女性之名是不禮貌的,但隻當這黑漢子監軍不懂禮俗,強忍怒意,搖頭否定。

  黑夫這才暗暗松了口氣。

  “我就說,這不是《神話》的劇本,也不會出現秦将黑夫護送朝鮮公女前往鹹陽,遭遇截殺,相互産生情愫的狗血劇情嘛。”

  再說了,蒙毅還遠在帝國另一端的張掖郡,作為監軍與李信搭夥呢,高鼻深目的西域胡姬或能勾搭幾個,至于朝鮮婢子?就沒可能了。

  這下黑夫可以放心地談正事了,但聯姻之事,别說是他,連扶蘇也做不了主,得發回鹹陽請皇帝陛下定奪——這也是太子不為将軍的原因之一,事事請示,實在有失威嚴。

  其實在黑夫看來,秦朝與朝鮮聯姻,倒也沒什麼大不了的,秦與諸侯的娶嫁,是常有的事,尤其與子姓殷人的姻親,更是曆史悠久。

  黑夫曾聽張蒼說過,早在一千多年前,那時候嬴姓的祖先費昌為湯武禦車,敗夏桀于鳴條,以此稱功,成了殷商的小貴族。

  這之後,老嬴家繼續發揮自己擅長與牲畜打交道的特長,世代做商帝的司機。到了商朝第九任君主帝太戊的時候,費昌的玄孫孟戲、中衍兄弟二人因在戰場上開車開得好,很得太戊歡心,竟把自己的一雙女兒嫁與他倆。

  從此嬴姓走上了人生巅峰:“遂世有功,以佐殷國,故嬴姓多顯,遂為諸侯”。

  成為一方侯伯後,除了零星娶入子姓女子,嬴姓的姑娘也被家族拼命往大邑商的城市裡塞,去做商帝的“多婦”。

  不過,她們隻能做側室,混不上三名配妻的位置,因為殷商視自己為天命玄鳥的帝子,俨然神族。為了确保“帝子”的血統純正,他們很喜歡娶自己的堂姐妹什麼的。比如武丁的妻子婦好,其實是“婦子”,也即子姓之婦,她的祭祀名号是“後母辛”。

  商朝六百年間,有很多位“婦好”,地位往往高于異姓。這個習俗被同姓絕不通婚的周人诟病,認為是讓殷商衰敗的原因之一,滅商後大加譴責,認為是傷風敗俗。

  但子姓宋國,依然偷偷保留這一點,曾經連續三代人内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