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7章(第7頁)

  他們大約四萬人,一萬關中兵,一萬九江、東海兵,還有兩萬九江等郡征召的民夫。因為道路狹窄,車馬難以并行,所以辎重多由民夫肩挑手拿,将南野這小地方擠得水洩不通。

  這支大軍,是走了整整兩個月,才從九江郡來到此處的。

  作為豫章,也是秦朝極南的縣,南野縣是進攻南越必經之路,而南野縣尉小陶,也恭恭敬敬拜見了領兵的“賈将軍”。

  “陛下與屠将軍委賈某以重任,聽聞陶縣尉駐守此地已九載,熟悉五嶺之内情形,還望多多指點。”

  賈将軍本是駐守九江郡的都尉,爵至右庶長,如今更手握數萬大軍,雖然說話客氣,但心裡是不在乎的,與小陶攀談時發現他是個結巴,更生輕視之心!

  “下吏陶……陶……”

  小陶還是老樣子,因為心裡想說的事情很多,所以卡了半天也沒說明白,隻能讓人尋一摞紙來,這都是小陶提前寫好的南征要點,呈給賈将軍過目。

  假将軍看了幾眼,發此乃五嶺交通要道的地圖,但凡是駐軍探索過的山頭,都一一标明,甚至連一條溪流,一個即将湮滅的小徑也不放過。

  但這僅限于厲門以南百裡的地區,再往南,便是一片空白。

  賈将軍草草一看,便放到了一邊:“地圖雖好,但與那些商賈所獻之圖,亦無太多不同啊……”

  縣尉小陶更急了,又遞上一張紙,賈将軍耐着性子瞧了瞧,發現上面所述,乃是揚越部落梅氏的信息。

  小陶在紙上将自己知道的一切都寫了出來:南越部族林立,其中最靠北的一支名為“梅氏”,此支據說是越王勾踐之後,從豫章慢慢遷徙到嶺南,現如今占據了厲門塞之南,狹長的山嶺台地,号曰梅嶺道。梅部雖然不大,隻有子弟六千,占據交通要道,秦軍想去進攻南越,必須經過他們的地盤。

  秦商還打探到,因為是外來客部,梅氏很不受南越土著歡迎,常來獵頭,砍了他們不少腦袋。這使得梅氏與南越諸部世代血仇,稍加運作,或許能争取過來……

  小陶表示,他過去數年來,已同梅氏的族長梅鋗有過接洽,互通有無,若秦軍能保證不侵犯梅氏,不掠其部衆,梅鋗願意讓開路來,讓秦軍通過!

  他希望這個主意能被賈将軍采納,過去幾年裡,南野和梅氏關系一直不錯,直到賈将軍的前鋒到來,那些傲慢的北方人不聽小陶号令,闖入了梅氏祭祖的聖地,使得南野同梅氏的關系破裂了。

  賈将軍皺眉:“我怎麼聽聞,前去探路的前鋒被那些越人襲擊,奪了武器,剝了衣裳甲胄,還讓他們光着身子歸來?”

  眼下是臘月,南方雖不似北方那般千裡冰封,萬裡雪飄,但也如同深秋,有些寒意,那群倒黴的兵卒隻能用葉子遮體,哆嗦着歸來。這讓賈将軍覺得,自己受到了侮辱。

  小陶隻能無奈解釋:對越人來說,将不經允許闖入他們土地的外來人,不砍掉腦袋祭祖,而是放他們活着生還,已經是極大的寬厚了。

  眼下,隻需要賈将軍同意,小陶就能派譯者前去洽談,解釋誤會,兩方重歸于好……

  賈将軍卻嗤之以鼻:“可笑,區區番部,不自量力,竟敢冒犯大邦雄兵,本将當掃滅之,何須廢話!更何況,一旦大軍南行,若那群無信蠻越忽然反悔,擊我辎重,豈不是要腹背受敵?”

  他認為,這種交通要道,還是要控制在秦軍手裡才可靠,便起身道:“也不必談了,陶縣尉隻需派幾個熟悉道路的向導,帶我數萬之師,去驅除這群蚊蠅!”

  小陶大驚,連忙勸阻,說梅氏熟悉山嶺溪谷,随時可以聚散,恐怕不好全殲,而且他們有六千子弟,皆能持矛狩獵,有一定戰力……

  “六千?”

  賈将軍卻笑了,秦軍過去無數年的戰無不勝,讓他信心十足。

  “陶縣尉當知,此番南征,與過去不同,為的就是捕人。捕得生虜,亦可獲軍功爵。什麼秋毫無犯,對這群蠻越無用,彼輩人多,我正好能多抓些人!也能早日抵達南越海濱,與屠将軍的偏師彙合!”

  小陶還欲複言,賈将軍卻一擺手道:

  “陶縣尉不必複言,你隻需看好糧道,等本将的好消息即可!”

  ……

  “我就知道會這樣……”

  十數日後,臨近入春之際,豫章郡府南昌縣,縣令利鹹面對千裡迢迢來遞送小陶書信的季嬰,滿臉無奈。

  這次南征,動靜很大,秦始皇一共派出了二十萬人,與第一次滅楚相仿,這已經給百越極大尊重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