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8章(第5頁)

  而經營絲帛、漆的,也有自己的打算。齊地的器物,雖然号稱“冠帶衣履天下”,可那是從前。現如今,單論絲帛,若是運到中原,卻無法與華美輕便的魯缟競争,齊地的漆器,也不如宋、楚,所以齊地的東西,除了魚鹽,很大程度上,隻能自産自銷。

  但這些東西運到遼東、海東,卻很受當地貴族歡迎,能賣出高價!唯一值得擔憂的是,那邊市場有多大?遼東郡不過十餘萬人,朝鮮亦然,加上什麼三韓、真番,也不見得比膠東多多少。商賈們都擔心,即便剛開始海東商社能盈利,過不了三五年,這生意就衰退了。

  不過,黑夫又給衆人吃了兩顆定心丸。

  “海東之征未罷,海東商社之人,若為官府以車自内地運糧至港,可得鹽引,載海鹽歸于縣鄉,平價售之……”

  此策一經宣布,齊地商賈皆驚,衆人經營的行當雖然各不相同,但有一點是共通的,那便是他們都占有大量車、船!

  如此一來,豈不是說,隻要是海東商社的大賈,皆有資格在海鹽貿易裡分一杯羹了?

  這也是黑夫的一個嘗試,将鹽從官府直接售賣,改為間接售賣。官府壟斷供貨來源,隻管曬鹽、定價,零售的活,則批發給願意和朝廷合作的大商賈來做。如此,便能節省運送糧、鹽的成本,官府的錢,還賺得更多。

  官府管得太少不好,管得太多也不少,适量減少政府職能,也是精簡成本的好法子,這亦算是膠東這“經濟特區”的嘗試……

  這是第一顆,而第二顆定心丸,更是讓十三名商人笑出了聲,因為,它是甜的……

  “非海東商社之賈,不得售糖!”

  ……

  “恭賀主海東商社挂牌結束後,回到府邸中,陳平第一時間向黑夫表示祝賀。

  “賀我何事?”

  陳平道:“三年前,主君初入膠東,僅有幕僚數人,從騎數十,當時主君在車中棋盤上擺下幾枚白子,分别代表膠東之人:諸田、小貴族、工匠、商人、知識分子、小農、闾左、輕俠……”

  “原來是這事。”黑夫笑道:“我都快忘了,虧你還記得!”

  陳平道:“平豈敢忘懷?尤記得主君說過,政治,就是朋友越來越多,敵人越來越少!”

  的确,一晃三年過去了,當初滿郡皆敵的處境,已經完全變了。姜齊時代遺留的小貴族最先被黑夫争取過來,然後是無産的闾左。

  修書焚書之議後,“反動知識分子”被打壓,識相的大多投靠官府。而借着秦始皇東巡,諸田被連根拔起,輕俠也半死不活,随着農家入駐,小農的畝産略增,日子稍微好過了點。

  最後,隻剩下商人,如今其中的巨賈,也被黑夫一股腦收編,塞進了海東商社裡,既能監管,也可利用。

  回顧完以上種種後,陳平道:“主君三年布局,今日總算能得圓滿!”

  “圓滿麼?”

  黑夫笑了笑,看着自己臣屬裡,心思最多的陳平,意味深長地說道:

  “隻要東征大軍久駐,海東便仍不由膠東完全說了算,還得等對岸的仗徹底打完,砍了滄海君的人頭,将六國遺士完全剿清,立下秦軍的赫赫威風,事才算完美啊!”

  說罷看向陳平:“我的意思,你可明白了?”

  陳平心裡一緊,想起自己去年在遼東做的事,躬身道:“臣明白!”

  黑夫點他道:“所以此番督糧,還是你去,見了公子,替我打聲招呼。”

  “諾!”

  陳平一愣,心中更驚,但還是唯唯應諾,繃緊了身子,等待黑夫的下一句話。

  或許是“再給你一次機會”,或許是“不要再自作主張”,這樣的警告。

  但黑夫卻什麼都沒說,揮了揮手,讓陳平退下。

  走出郡守府後,陳平卻已經滿背是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