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8章(第6頁)

  走出郡守府後,陳平卻已經滿背是汗。

  十二年前,陳平尚是弱冠少年,受黑夫之邀,初入秦兵軍營,當時他以為這黑漢子有龍陽之好,垂涎自己色美,所以戰戰兢兢,可即便是那次,也沒有今日的恐懼……

  有時候不說破,比說破還可怕。

  說破,先前的事就算過去了,可若不說,好似随時盯着陳平,看他後續表現一樣,陳平隻感覺,自己若再作死,就不止是失去信任那麼簡單了。

  良久後,他才暗暗歎息道:

  “明明有人主之威,深居少言,猶過雷霆之怒,連我也望而生畏。可為何,甘心屈居秦始皇父子之下呢?公侯将相,甯有種乎,主君啊主君,難道你真的做到徹侯将相,就心滿意足了?”

  這樣的主君,陳平又喜又恨,喜他是人傑,值得自己出賣智慧效命,恨他局限與人臣之位,為他不能更進一步而不值!

  “難道他當真看不出,今日在膠東做得再好,若是皇帝信重不再,随時可能人亡政息!?”

第0611章

如蠅逐臭

  秦始皇三十四年二月,春風吹起,冰消雪融時,遼南率先迎來了第一批“海東商社”的商賈……

  十三大賈性命金貴,自然是不會親自出海冒險的,他們派遣自家的庶子、侄兒代勞,這群年輕人趕着時有時無的南風,乘坐自家的船,率先抵達了遼南港口“旅順”,這裡已經正式被劃歸膠東郡,作為一個獨立的縣。

  據說遼東郡曾對此進行抗議,認為旅順應歸屬遼東,理由是它在遼東,但朝廷對比了一下膠東、遼東派遣官員到旅順的時間,膠東最快隻需要2天,而遼東至少要20天……

  此外,膠東每年能給朝廷提供的上計稅金,是遼東的九倍!

  就算不考慮郡守都是誰,光看稅額,哪個郡在朝堂上說話更硬氣,還用說麼?

  于是這場争執到此為止,整個遼南綿長的海岸,全部劃歸膠東,遼東隻能委屈巴巴。

  當商賈子弟們抵達旅順時,這裡已囤積了上千件附近夷人部族繳納的皮毛:和巴人上繳井鹽、丹砂、雞羽一樣,千奇百怪的實物,便是帝國治下蠻夷君長的稅款,别指望他們能交得出自己都不夠吃的糧食。

  海東商社雖然号稱“有錢一起賺”,可相互之間,還是會有競争關系。比如旅順這一千張貂皮,若是均分,利益就薄了,還容易産生争執不和。

  十三家商賈從事行業的不同,有人專門賣絲,有人專門賣糖,但在回程的貨物上,除了刀間對奴隸感興趣外,大多數人,看中的無疑是皮貨。黑夫便按照地域劃分成十三處,各家通過“競标”的方法,來争奪他們中意的地域,獲得在那收購皮毛的專營權!

  旅順無疑是最搶手的,因為此地最近,一個來回隻需五六天,可以節省大量運費,且當地蠻夷主動向官府上繳皮毛,你需要做的,隻是将它們運回來,最為保險。

  商賈們競價很劇烈,最後,來自臨淄的商賈龐氏,通過高價,取得了旅順的皮毛收購權,按照比臨淄市價稍低的價錢購買,至于加工成貂裘後,在中原能賣多少,就看龐氏自己的能耐了。

  龐氏的船,載着千餘張皮滿意回程,其餘船隻,則隻能繼續向前。

  ……

  抵達星羅棋布的島嶼時,數艘在旅順卸下糧食的空船,離開了大部隊,從船上到處都是的大網就能看出,他們的目标不在陸地,而在海中!

  靠近島嶼時,海水從深藍變為湛藍,一個年輕人趴在船舷上,看着下方喊道:

  “魚,全是魚!”

  夜邑潘氏世代從事海魚貿易,可這年頭,隻能在近海捕撈,齊人連續不斷捕了幾百年後,萊州灣近海漁場的魚,個頭和數量略有縮減,聽聞遼南近海到處是漁場,反正錢也投進商社了,索性派子弟來看看。

  果不其然,這片尚未有人涉足處女地,真的有數不清的魚!淺海裡的海魚是那麼稠密,以至于随便放下一個籃子,提上來就是滿滿一籃子的魚!

  隻随便網了一下午,船艙裡,甲闆上,便全是海魚了……

  等數日後回到夜邑,除了滿船腌着的鹹魚外,商賈之子如此向他父親描述自己看到的場景:“架上一口釜,不等水燒熱,夕飨的魚就已經抓足了!”

  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