……
因為囊中羞澀,未能競标到好地域的濟北商人範氏,目光卻盯上了本不歸膠東管轄的西安平,他們認為,遼東以東,那片茫無涯際又不明所以的荒野山林中,或許也潛藏着些許商機……
在西安平停船後,範氏的長子帶着人,好好逛了逛這裡的集市。
随着數千秦軍入駐,西安平變熱鬧了很多,每逢集市日,除了遼東居民外,真番、扶餘甚至是肅慎的蠻夷們,也會跑到這裡趕集,用自己的山貨,換取中原之物。
雜亂的攤位,到處是陌生的語言,叫叫嚷嚷,貿易基本上以物易物,雙方将身上的東西擺出來,相互指指,搖頭是不行,點頭是可以,一計響亮的擊掌是成交,然後各自帶着自己滿意的物品,喜滋滋地離去。
當然,也有一言不合,拔刀相向的,這種搗亂分子,會迅速被巡邏的秦卒抓住。
除了到處被人舉着叫賣的熊皮狼皮虎皮鹿皮,範氏長子還發現了許多菌菇,有他能叫出名的松茸,還有很多叫不出名的,那真番人為了證明能吃,竟然當場生嚼!所幸他沒當場口吐白沫死去……
此外,還有鹿茸、麝香等名貴藥材,在這卻便宜得驚人,他還注意到,一個扶餘人的攤位上,有一種根莖類的植物,其根須好似茴香根,顔色姜黃,卻比茴香根更大些。
“這是何物?”
範氏長子讓譯者幫自己詢問,扶餘人正在那百無聊賴地雕着骨笛,見有人問津,叽裡呱啦說了好一通。
“扶餘人說,使二人同時登山,一含此物,一人不含,各走半日許,其不含者必大喘,含者氣息如初。”
“真的假的?”
範氏長子将信将疑,譯者說是真的,這東西熬湯喝,生津,回氣。
既然便宜,範氏長子還是買了少許,回到船上後,有來過西安平的漁民笑他虧了,因為這東西啊……
“不止是扶餘、真番、肅慎,在遼東,在朝鮮,滿山都長,隻要認識,一天能掘一大筐!”
“多就好,若能薄利多銷,至少能回本。”
範氏長子長子也沒當回事,他們家競标争不過商社其他他,為了不虧本,隻能從别人不屑經營的旮旯角裡尋找生意了,隻要是不認識的東西,都買了,帶回膠東去試試!
他不曾想到,此物,後來成了緊随皮毛之後,海東又一搶手的貨物:人參!
……
船隊逆着洋流而行,抵達被秦軍占據的朝鮮港津列口時,十三家裡,隻剩下了八九家。
商人與官府的不同之處,便是做事隻趨利而行,既然已經加入商社,那便隻能兄弟上山,各自努力,尋找屬于自己的利益。
留在遼南尋找生意的人,看中的是那裡距離膠東更近,而選擇朝鮮的商賈們,則是看中了這裡尚未被占領的市場!
膠東的船隊靠岸後,頭上紮着白色麻布條的朝鮮腳夫,便來幫忙卸貨,當地的官員也來與商社賈人們接洽,按照黑夫的建議,将在列口搞一場“展銷會”,商賈們将各家的貨物展出,而來自朝鮮公室、甸主、男主的大大小小貴族,都會派人來參與,與商賈們洽談,建立貿易關系。
官府不再包辦細節,隻提供一個接觸平台,誰能和誰談成生意,就看各自本事了。反正朝鮮與秦朝已經取消了邊稅,商人們隻需要回到齊地,再将貨物轉賣時,給當地官府交一筆市稅即可。
列口的“展銷會”舉行得如火如荼,整個區域規整幹淨,賣的也多是貴重的奢侈品,顯然不是西安平那種小鄉集市能比的。
商賈們都将各家拿手的貨物陳列出來,或是精美的漆器,排列在華麗的木案上,或是做工精緻的燈具,輕薄如蟬翅的絲綢,也有吃了一口就難以忘懷的紅糖,然後,便擺着上國商人自信而驕傲的笑,等着冤大頭上門……
周秦以來,中原的青銅、絲帛、漆器這些手工藝品,都已經臻于鼎盛,而齊地最早也是以女功、美器出名的,雖然現如今,已經競争不過楚、宋、魯之物,可放到朝鮮,還不得讓這群玩了八百年單機的鄉巴佬大開眼界!
朝鮮公子箕準受陳平相邀,也參加了這次“展銷會”,不同于去年官府運來的東西,雖然規整,但尚有些粗糙。這次的貨物,都是典型的齊國風格,更加讓朝鮮人歎為觀止,與之比較後,王險城的“宮廷器物”都自慚形穢,成了普通人的家什。
看到它們後,朝鮮的窮貴族們都在想,那些做工精緻的漆陶角爵,若是能放在自己家裡,在宴會上擺放,得多有面子啊!那些花紋漂亮的絲帛葛履,若能穿在自己姬妾姊妹身上,豈不是讓人羨煞!
隻可惜,商賈對朝鮮流通的貝殼币不感興趣,要麼用半兩錢來買,要麼是以物易物,最好是皮毛!
也有人指使奴仆讨價還價,但論這個,他們哪是這群精明商人的對手,反而被忽悠着,答應買更多的東西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