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39章(第5頁)

  隻是身為皇室成員,肩負責任,這種想法,裝在心裡就行,萬萬不能說出來,胡亥也隻對他絕對信任的趙高才吐露過,可趙高卻鼓勵他說出來!

  “陛下喜歡公子的,便是這種真性情啊!若是整日悲天憫人,憂國憂民,那與長公子有何區别?”

  胡亥對趙高信之不疑,今日便大着膽子說了,結果卻被斥了一通,心情郁悶可想而知。

  “那哪裡斥責啊,明明是憐愛。”

  趙高卻搖頭,對秦始皇對胡亥的申饬,他有不同的理解。

  “若是公子那番話惹怒了陛下,陛下又怎會說,等夏天巡狩燕地,去碣石宮避暑時,要帶上公子,讓你去長長見識,見見世面呢?”

  秦始皇稱皇帝十年,經曆了四次巡視,已經走遍了趙、楚、齊、魏、韓,唯獨燕地沒去過。在今日筵席上,他決定入夏後巡狩廣陽、漁陽、右北平,一來是為了催促扶蘇、黑夫的海東征戰,二來也是對海上求仙念念不忘,齊地沒着落,就想去燕昭王築的碣石宮看看。

  過去胡亥年紀小,秦始皇出巡也不帶他,可這次不同,胡亥是唯一被點名同行的公子,可謂恩寵至極。

  胡亥這才相信了趙高的話,轉憂為笑!

  哪個兒子,不希望得到父親的誇贊和欣賞?哪怕真心想做個廢物,就此快樂一生的胡亥,也不例外……

  更何況,還能随皇帝巡狩。

  胡亥眼裡露出了向往之色:“此番能随父皇北巡,本公子,終于不用局限于這鹹陽一隅之地了。”

  趙高亦投其所好,繪聲繪色地描述道:“燕趙之景頗為壯麗,邯鄲洛陽亦是形勝佳麗之地,尤其是邯鄲,那的女子名滿諸侯,她們喜歡彈着琴瑟,舞動長袖,踩着跕屣,用眼挑逗,用心勾引,遊走于富貴之家,向貴人獻媚讨好,隻希望能被諸侯或封君納入後宮,享受榮華。像公子這種飾冠劍,連車騎者,一看就非富即貴,必大受邯鄲女子追捧!”

  浪蕩公子最喜歡的,便是這種女人,胡亥聽得入神,别看他們這些公子王孫富裕安逸,可律令嚴明,無事不得随意遊走,更别說欺男霸女了。胡亥十八年來,最多遇到狩獵避暑,去上林苑、甘泉山裡跑一跑,其餘時候,很少出遠門。

  至此,胡亥已經将今日之事,當成趙高的功勞了,高興地說道:

  “我就知道,夫子必不會騙胡亥!”

  ……

  與胡亥分别後,趙高坐在回家的車上,陷入了沉思。

  秦始皇身體日漸不适,高大的軀體開始乏力,各種病兆紛沓而來。尤其是前年遇刺後大病一場,龍體越來越糟糕。事關機密,尋常朝臣對此一無所知,隻能從皇帝減少的朝會數量來猜測,可作為近臣,趙高心裡卻門清。

  “陛下,恐怕沒幾年好活了……”

  樹倒猢狲散的那天随時可能到來,作為聰明人,趙高也在暗暗為自己的未來做着準備。

  作為皇帝指派給他的弟子,胡亥,便是趙高最上佳的選擇!

  眼下秦無太子,扶蘇被遠遠支使出去,這種情況下,諸公子,要說對皇位沒想法,那是不可能的,就算是一心想做個廢物的胡亥,喝醉時也和趙高說過“我若為帝”這種話。

  但有人渴望皇位,是貪戀其至高無上的權勢,那種執掌天下的感覺。可胡亥不同,他貪戀的是位高之後,享樂人生帶來的心安理得。

  所以趙高雖屬意于胡亥,卻沒有直接推着他加入奪嫡的競争中,處處搶着出風頭,而是選了最穩妥的路:

  聰明伶俐,遵循律令,孝順,卻對做皇帝不感興趣……

  “少子,不就該是這樣麼?”

  趙高露出了笑,他和黑夫一樣,雖然出身卑賤,但卻好學而自強,從文盲到書法大家,花了足足二十年!

  對律令書史,趙高也頗有涉獵,他知道,古往今來,雖然繼承多是有嫡立嫡,無嫡立長,但長子,尤其是庶長子不得繼位的例子,真是太多了。

  晉獻公、齊桓公、趙武靈王,皆為一代雄主,或中興國家,或開創霸業,可他們到了晚年,被女人吹了吹枕邊風後,仿佛忽然就變糊塗了,不喜長子,偏愛幼子,最後導緻廢長立幼。

  可就趙高看來,這不一定要全怪到女人頭上,歸根結底,那是因為,至高無上的君主之權,是不能與人共享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