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3章(第3頁)

  這亦是諸臣昨夜奉命思考的問題,皇帝心急火燎,今天就要給他答複!

  少府姚賈率先發言:“陛下,臣昨夜令人籌算上計,因天下諸郡推行算缗,又收紅糖為官營,故少府錢币充棟!”

  茅焦一聽,就知道老姚這個鬼精,在為自己邀功了,初任少府,姚賈就搞了兩件大事:算缗和紅糖官營,商賈哀鴻遍野的同時,也使少府斂财無數。

  身為齊人,深受管子商為農輔影響的茅焦,自然對這種殺雞取卵之舉十分嫌惡,但很無奈,骊山、南北、長城、西域,到處都需要錢。

  卻聽姚賈又道:“至于糧秣,既然滄海君已授首,北征停歇,若将中原糧秣運往南方,糧亦充足,可發兵再戰!”

  對皇帝而言,這無疑是個好消息,想要挽回敗局,保住朝廷的顔面,光是懲戒相關人員是不夠的,更需要反敗為勝!

  “既如此,便再從各郡征一批徭役,南下增援,朕希望,能在今歲入夏前,複平百越!”

  半年,這是秦始皇心理極限。

  眼下,南方的後續消息尚未傳至,秦始皇隻以為,這隻是主将意外身亡,就像去年楊端和突然逝世一般,并不影響東征大局。

  沒去過嶺南的皇帝,根本想象不到,南方的情況糜爛到了什麼程度,蒼梧軍那一萬人已十死其八,完全喪失了戰鬥力,桂林軍也處境艱難,隻能勉強守住據點。軍中的楚人皇協軍覺得秦人太君故意讓他們去送死,态度十分消極,随時都有兵變的可能……

  與此同時,西瓯和駱越、南越也開始聯合,勢要将侵略者趕出他們的家園。

  因為消息的滞後,三名重臣,也不覺得秦始皇的期盼有什麼不妥。

  哪怕冷靜如茅焦,也沒有清晰的認識,昨日秦始皇在碣石上刻文:“地勢既定,黎庶無繇,天下鹹撫。男樂其疇,女修其業,事各有序。”這相當于宣布,打完百越,就要與民休息。

  茅焦看到了希望,既然無法勸秦始皇罷嶺南之戍,那就隻好期盼,能迅速解決這場仗。

  隻是幾個蠻夷小部落而已,隻要派對了将領,大秦天兵還不是摧枯拉朽?這是天朝上國的盲目自信,前人如此,後人也要重複無數次類似的錯誤。

  打肯定要打,而且要幹淨利落,半年搞定,于是問題隻剩下一個:

  誰去?

  “臣舉薦一人!”

  茅焦立刻道:“膠東守黑夫,曾統兵征豫章,建南昌城,戍厲們塞,知曉南方情形,且黑夫素以知兵聞名,逐匈奴雖非首功,但行事穩健,頗有大将之風,三月定齊,助公子滅滄海,皆有功勞,可為主将!”

  秦始皇沉思片刻,看向李斯:

  “丞相以為呢?”

  李斯心裡有自己的猜測,兩年前,秦始皇決定對百越用兵時,兩份奏疏擺在他案前,黑夫、屠睢皆自薦為将,最後皇帝被屠睢“兩年平越”吸引,選了他為主将。

  結果,屠睢軍敗身死,讓人大失所望。

  這件事很有既視感,與當年李信、王翦先後伐楚,幾乎同出一轍!

  這時候任命黑夫為主将,無疑是變相承認,皇帝當年的決策是錯的。現在的秦始皇,可不是當年禮賢下士的秦王政,承認錯誤,對皇帝來說,幾乎是不可能的……

  “伐越與滅楚不同,并非少了黑夫,就無人替代。”

  但李斯仔細想想,碩大秦朝,除了黑夫,還真找不出更合适的将軍了:王贲、葉騰皆病笃,李信遠在西域,蒙恬鎮守北疆,而且這兩貨不擅長在南方打仗,之前就慘敗過。

  至于更年輕的将領,馮劫、王離都沒有出彩表現,得不到皇帝信任,至于兒子李由,李斯知道他的斤兩,也難以勝任……

  而且有一件事很讓人在意,秦始皇昨日還讓黑夫一同入殿,告知消息,一同議論南方軍務,可今日卻不召他來。

  “莫非是,陛下心裡的最佳人選還是黑夫,故意要讓他回避?”

  考慮到秦始皇“半年定越”的決心,李斯有了計較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