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3章(第2頁)

  率長一愣,想起一人來:“都尉說的莫非是……”

  “沒錯。”

  現在,趙佗無比期盼那個人,能來南方,挽救這殘局,順便将他推到更高的位置去!

  他歎息道:

  “若陛下早用吾兄平南之策,何至于此?”

第0629章

辦不到

  秦始皇三十五年,十月初二雞鳴剛過,三名重臣便被谒者傳喚至碣石行宮寝殿外,等候觐見皇帝。

  分别是右丞相李斯、禦史大夫茅焦,以及少府姚賈。三人皆老臣,已至天命、耳順之年,須發斑白,六十八歲的姚賈,更是連頭頂都秃了,好在有冠帽遮掩……

  皇帝大概剛起,還有一會才到,殿内三人袖子裡揣着昨天熬夜寫出來的奏疏,分别站立,相隔數步,十分生分,李斯心事重重,茅焦擡頭觀星,隻有姚賈不時打個哈欠。

  姚賈本是魏人,出身“世監門子”,其父是看管城門的監門卒,與李斯早年經曆相似,地位低下,但頗有才華,曆仕魏、趙,卻被罵作“梁之大盜,趙之逐臣”,名聲很臭。

  直到入秦效命于秦始皇,姚賈才算找到了值得效忠的主人。

  姚賈打完哈欠,發現氣氛尴尬,看了看李斯,又瞧了瞧茅焦,忽然失笑:“丞相、禦史大夫,上次像這般一齊應召,等待陛下,已是二十多年前,吾等三人皆為郎官時的事了吧?”

  李斯、茅焦一想,還真是這樣,除了李斯仕途一帆風順,在秦始皇身邊節節攀升外,茅焦、姚賈都經過很長時間的外放。

  茅焦是直言進谏惹怒了皇帝,姚賈則是在毒殺韓非一事中上蹿下跳太過積極,替李斯當了刀。秦始皇事後後悔,雖不好殺了姚賈洩憤,但也将他支得遠遠的,負責出使各國,統一後也做了郡守,直到近幾年老臣凋零,九卿缺人,皇帝想起了他,才重新調回中央任少府。

  隻是,三個老同僚再聚首時,關系早就不複當年,李斯與茅焦政見不和,經常當堂争執——這也是秦始皇設置的朝堂平衡,姚賈則和左丞相馮去疾靠得近。

  但眼下,卻不是争吵的時候,姚賈道:“南征遇阻,時值多事之秋,還望吾等三人,能像當年一樣,不說同舟共濟,至少要相忍為國啊。”

  “這是自然。”

  李斯、茅焦皆颔首,心裡卻不以為然,茅焦更是提起了防備之心。别看姚賈話說得漂亮,可他害起人來,卻一點不客氣,此人與李斯關系密切,當年韓非就是被這兩人合謀害死的,他可不想步其後塵。

  又等了半刻,秦始皇才姗姗來遲,皇帝氣色不是很好,說話時還偶爾咳嗽兩聲。

  “諸卿,繼續昨日之議罷!”

  ……

  昨日得知南方消息後,群臣面面相觑,除了黑夫有點預感外,都沒料到是這樣的結果!

  但機智的姚賈立刻很識趣地跳出來,拼命抹黑屠睢,将一切罪過都扔到這位已死将領頭上,說他一将無能,三軍受累,群臣紛紛附議。

  當時,茅焦聽了,隻感覺無比諷刺,半年前,屠睢擊殺西瓯君,南方一片形勢大好時,群臣可是對他贊不絕口的,而且這真的能怪屠睢麼?秦始皇希望能在新年正月平定百越,诏書催得很急,屠睢隻能硬着頭皮犯險……

  但沒辦法,秦始皇帝是人間的神,他是不會犯錯的,那麼錯的,就隻能是底下的将軍,以及舉薦屠睢的人——李由。

  李斯也不得不站出來,請秦始皇嚴懲李由,将他撤職下獄!

  “究過之事暫不議論。”

  秦始皇卻對這種自欺欺人的事不感興趣,他要的是結果,結果!

  皇帝唯一關心的是,這場仗還能不能打,怎麼打,由誰打?

  這亦是諸臣昨夜奉命思考的問題,皇帝心急火燎,今天就要給他答複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