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章(第5頁)

  在尉陽不情不願地離開前,黑夫又讓手下去買來燕地的特産:曬幹的紅棗,讓侄兒路上吃,還捏着個大色豔的紅棗,對尉陽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:

  “巴掌打得越疼,接下來的棗也越大越甜,這個道理,你以後就懂了。”

  這話讓尉陽百思不得其解。

  直到十月十一這天,等外面都認為,黑夫已經涼了的時候,秦始皇才慢吞吞地下一道遲來的诏令,震得所有人目瞪口呆!

  “诏曰:朕嘗聞膠東郡守言,封侯非我意,但願海波平,一心為國至此,朕甚慰。黑夫身為監軍,不辭辛勞,數攜糧秣親至海東,有功。今海波已平,可享封侯之榮矣!”

  “維三十五年正月甲子,制诏以膠東守尉氏黑夫為倫侯!”

  ……

  PS:倫侯=關内侯,爵卑於列侯,無封邑者。倫,類也,亦列侯之類。

第0634章

封侯!

  “倫侯……”

  接到诏令時,黑夫的眼珠也瞪成了棗子,昨日在侄兒面前的胸有成竹,完全沒了。

  秦始皇扔來的這顆棗,比黑夫想象中的要大得多,他噎着了,正好作出一副驚喜的模樣,對着行宮方向感恩戴德。

  “還請君侯穿戴上冠冕,随我一同去拜見陛下。”

  與诏書一并送來的,還有一整套的衣冠袍服绶帶,谒者請黑夫立刻穿上,秦始皇稍後會在殿上,正式宣布他的封号……

  黑夫連忙接過,又在館舍女婢幫忙下,将這些繁雜的衣冠穿到身上。

  頭頂是有點大的委貌冠,長七寸,高四寸,上小下大,形如複杯,以皂色絹制。

  身上是玄端素裳,莊重典雅。

  腰間是紫色的绶帶,還有一個玉紫圭,可以插在腰帶上。

  這便是大秦侯爺的标準打扮,黑夫在銅鑒裡瞧了瞧,覺得自己還是适合穿武将的甲胄……

  “陛下啊陛下,你到底想幹嘛?”

  這波操作,連黑夫也沒看懂,他雖然總把封侯挂在嘴邊,說是自己的“理想”,但卻沒想到,會在此時此地實現……

  秦軍功二十等爵,最初時隻有十六級,《商君書》裡,爵級至大良造就到頂了,再往上,就是“封君”,畢竟那時候秦孝公的官方稱謂,也隻是“秦伯”,哪有封人做侯的資格?

  到了後來,七雄将周天子扔到一邊,都稱了王,秦惠文王才将軍功爵擴充,變成了二十級。頂層的十九、二十分别是倫侯和徹侯。

  兩者的區别,無非是徹侯有封邑,可出關就國,倫侯卑于徹侯,無封邑,因為不需要出關就國,所以又叫“關内侯”,秦王虛封一些民戶,讓倫侯食其租稅。

  一百年來,秦國君主對封侯的授予,常常持保守吝啬的态度。這個不難理解,如果最高階位的授予是開放的,大方的,那麼秦國将滿朝将列侯多如狗,倫侯滿地走。封侯,必須要對國家有大功才行,所以王翦以滅趙之功,亦不得封,曾對秦始皇抱怨說:“為大王将,有功終不得封侯”。

  這種情況到統一後,有了變化。

  最開始時,碩大一個秦朝,隻有王翦一個徹侯,但等到四年前,王翦去世的時候,除了連滅三國的王贲也順利登頂外,王離這個迷路将軍,也繼承祖父之職,做了徹侯。王氏一門兩徹侯,遂成為大秦第一軍門。

  除此之外,李斯先升為倫侯,去年更升為徹侯,畢竟他的地位,與秦昭襄王時的應侯範雎相當,對統一有謀劃之功。這也意味着,李斯的榮耀,已經到頂了。

  徹侯隻有三個,倫侯就有點多了,數數秦始皇琅琊石刻上的名字就知道了:

  倫侯建成侯趙亥,這是秦昭襄王時代的老臣;倫侯昌武侯公孫成,這位是宗室,秦始皇爺爺輩的人物;倫侯武信侯馮毋擇,這位是破燕趙有功,鎮守北方的将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