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4章(第4頁)

  南越那邊也出了事,提議燒光森林的賈将軍,卻被夜襲的越人以其人之道還治其人之身,燒了番禺大營,畢竟相比潮濕的雨林,幹燥的秦營是最容易點着的。

  與此同時,五嶺梅氏也襲擾其後,糧隊屢屢遭劫。南越不比西瓯,有剛修好的靈渠可以源源不斷運去糧秣,僅有五嶺中的曲折小道,兩萬人總不能靠進林子打獵填飽肚子,一時間滿營牢騷,甚至還發生了楚籍兵卒因食物分配不均的暴亂……

  雖然暴亂勉強平定,但中路軍已元氣大傷,隻能放棄番禺,退回豫章去……

  這一退不要緊,因為通知不及,位于龍川的三千人沒來得及撤走,導緻别部司馬小陶困守異域,生死不知!

  西路殺将覆軍,中路棄師失地,也就東路還不錯,在殷通的威逼下,東瓯已願意歸附,但武夷山不好翻,對閩越的戰事,也陷入了僵局……

  前幾日樂觀的速勝論戛然而止,隻要不傻,都能看出來,這場仗,想半年内解決,是不可能了。

  南方兵團群龍無首,必須立刻處理,茅焦遂重提以黑夫為将,迅速南下主持局面一事。

  但秦始皇卻不置可否,被一系列壞消息氣到後,皇帝似乎從急躁中冷靜了下來,群臣有些慌神時,他卻穩住了,思索良久後,秦始皇終于發話了。

  但說的,卻是與南征完全不相幹的事。

  “秦之軍法,一向賞罰分明,賞不宜緩,賞之不及則疑,今東征有軍功者,各以率受上爵!”

  ……

  一度被南征失敗陰霾所籠罩的碣石宮,再度洋溢着喜氣,十月初十這天,秦始皇宣布了對海東征戰将士的封賞!

  衆人最關心的,自然是主将扶蘇,這位将軍連升幾級,拜為“大上造”。換了常人,足以笑歪嘴了,可扶蘇不同,任何爵位對他而言都是沒有意義的,茅焦等人也難免失望,在他們心中,最好的結果,是借此機會,正式立扶蘇為太子。

  但秦始皇似乎并不打算這麼做,扶蘇依然住在軍營裡,反倒是胡亥常在皇帝身邊,一副受寵的模樣,這不由讓人往其他地方想……

  倒是扶蘇的表現再度讓人刮目相看,他接過玉圭後,表示東征之所以能獲勝,皆是三軍将士,以及監軍之功,尤其是戰争結束後,還要在海東駐守的千餘人,扶蘇為之請求厚賞。

  秦始皇允之,于是,出師未捷身先死的楊端和被追拜為“大庶長”,他終究未能封侯,但其子楊熊,卻可直接繼承爵位,也算慰藉老将軍在天之靈了。

  副将任嚣,也封為少上造,秦始皇親自接見了任嚣,聽聞他曾做過會稽尉,問了他對南方戰事的看法,事後稱贊任嚣是秦最厲害的樓船将領,還讓他統合膠東舟師,随時準備南下……

  此舉引得群臣紛紛猜測,難不成,皇帝這是要讓任嚣做主将的節奏?

  接下來,一個不起眼的升爵,更堅定了他們的看法。

  黑夫的門客,膠東守長史陳平,被升爵為左庶長,理由是他數次渡海督糧有功。

  這也意味着,陳平已是卿,不得再做人門客,他必須離開黑夫!

  那些聰明人,立刻從這件事中,嗅到了異樣的氣味。

  “這恐怕是陛下對黑夫的間接懲處。”

  畢竟,連陳平都封賞了,身為監軍的黑夫,卻一點動靜都沒有,自從那天黑夫拒絕秦始皇命令後,皇帝更無一次傳召。

  竊竊私語在行宮内外彌漫:

  “膠東郡守果然惹怒了陛下……”

  “這長久以來的聖心,看來是失去了!”

  雖然不乏幸災樂禍者,但南方局勢糜爛至此,若不派黑夫,光讓一個任嚣去,能搞定麼?若數年無功,到那時候,更加尴尬……

  尉陽聽說了這些事後,頗為自己的仲父抱不平,畢竟連他,也被升為“官大夫”,黑夫卻無任何封賞,海東一戰之所以能體面收場,是誰在為扶蘇出謀劃策,誰最居功至偉,皇帝看不出來麼?

  黑夫則隻是笑了笑,讓他快些上船,和任嚣一起回膠東,為南下做準備,一旦下雪,港口封凍,又得耽擱幾個月。

  在尉陽不情不願地離開前,黑夫又讓手下去買來燕地的特産:曬幹的紅棗,讓侄兒路上吃,還捏着個大色豔的紅棗,對尉陽說了一句意味深長的話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