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47章(第2頁)

  喜此番入鹹陽,可别跟海瑞進北京一樣,去時躊躇滿志,結果卻撞上冷冰冰的現實……

  但黑夫還是恭祝喜,并親自送他出門。

  二人道别時,黑夫感慨道:

  “雖然過去許久,但我依然記得,二十年九月底,我與季嬰被湖陽亭長誣陷,在縣獄訴訟,進入廳堂前,那扇土牆上寫着的字。”

  喜自然記得自己辦公場所的格局,點了點頭:“君侯說的是,為吏之道?”

  “對,就是為吏之道!”

  那是每個秦吏,都要熟讀的文章,也是秦朝考公務員必讀的教材,黑夫至今還能背出幾句。

  他回憶道:“我那時低賤卑鄙,識字不多,但也能從中看出,為吏者的理念。再聽喜君主持訴訟,當真如那文章所言,精潔正直,慎謹堅固,審悉無私,微密纖察,安靜毋苛,審當賞罰,真是一位好官,讓我佩服不已。從那天起,我便立志,也要做一名秦吏!”

  喜有些意外,忙道:“不敢。”

  黑夫道:“喜君不必謙遜,黑夫在安陸做亭長那些時日,擒賊捕盜,你常對我有所教誨,喜君于黑夫,真如師長一般。”

  “今日,喜君将入鹹陽,黑夫也要将喜君昔日所教之言,還贈于君!望君不論在都城遇到何事,成敗與否,都能勿忘本心!”

  喜沒想到黑夫把他捧得這麼高,連以師長待之這種話都說出來了,但他素來謹慎,并未喜悅,仍冷靜地躬身道:“君侯請講。”

  黑夫肅然,鄭重地說道:

  “法者,天下之程式也,萬事之儀表也!”

  “吏者,民之所懸命也!”

  ……

  PS:見74章。

第0643章

長街

  秦始皇三十五年孟春之月下旬,安陸縣城熱鬧非凡,富貴歸鄉的昌南侯今日宴請縣人,雖然隻有官吏、三老能進入正席,但官寺外的大街上,卻足足擺了長達百步的矮案,安陸縣的有爵者,不分老幼,皆可入座,魚肉随便吃,酒水可以不停地續。

  這長街宴排場十足,安陸人都不由翹起大拇指,誇昌南侯富貴不忘本。

  華燈初上時,主角尚未抵達,配角們卻老早坐滿了正席,廳堂内一共七十二張案幾,正中的主座肯定是給昌南侯留着的,下首則應是安陸縣令,但安陸令卻不敢坐,一個勁邀一位年邁的老者過去。

  “閻公請上座。”

  來自雲夢鄉匾裡的閻诤擺手:“老朽不過是區區縣三老,豈敢坐在主座下首啊,這位子,還是該由縣君來坐。”

  安陸令是個會來事的,他謙讓道:“在安陸,隻有一個君,那就是昌南君侯!閻公乃君侯之師,吾等都知道,昌南侯回來後,概不見客,尉府大門,隻破例為兩位客人敞開,一是喜君,一個就是閻公啊!”

  其他人紛紛附和,話說到這份上,閻诤也不再推讓,在右席下首緩緩落座,感覺倍有面子。

  十多年前,還是一名黔首的黑夫為了學律令考試為吏,特地跑到匾裡向閻诤求助,閻诤聽說他18歲就當了公士,還得到縣尉贊許,覺得此子日後或許能混出點名堂,便将家裡的《盜律》等借給黑夫。

  誰能想到,這一借,就借出個關内侯來!

  随着黑夫爵位蹿升,閻诤在安陸縣的地位也步步拔高,早已退休多年的他,近來還被推舉為“縣三老”,掌一縣的教育,勸民從善,亦可參政議事。

  他的家族也蒸蒸日上,孫女嫁給黑夫的弟弟尉驚,攀上了高枝。

  如果說,尉氏乃安陸第一豪門的話,利氏便是第二,那他閻家,起碼也能在縣裡排第三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