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3章(第1頁)

  這倒是意外之喜,黑夫樂了,雖無七擒七縱,卻有七揍而服:“我問你的事,也能好好回答了?”

  “但凡梅鋗知道的,一定全部告知君侯!”

  黑夫要問梅鋗的,自然是嶺南諸越的事,雖然秦軍一度深入嶺南,但對他們的了解,依然隻停留在皮毛。

  兵法雲:知己知彼,百戰不殆,不知彼而知己,一勝一負。既然做了南征大将軍,就得仔細了解自己的敵人,敵之虛實、分布,甚至是習俗喜好,都要搞清楚。

  有了這些,才能對其分化利用,在軍事進攻的同時,施展“攻心”之策。

  梅鋗的部落屬于揚越,本居住在豫章南部,在一百多年前,楚令尹吳起遷徙封君,開發江南的浪潮中,梅氏被擊敗,不得已退到嶺南,至今已有數代人,對這群鄰居的了解,自然遠勝秦人。

  這一聊不要緊,在梅鋗的叙述中,黑夫發現了一個驚人的事實。

  “你說什麼,越人信的,還有蛤神?”

  ……

  世界是雷王創造的,而布洛陀則是越人的老祖父,這便是嶺南越人的創世神話。

  其中雷王管上界,布洛陀管中界,蛟龍(鳄)管下界。後來大地萬物峥嵘,人類興旺,布洛陀便和雷王商議,把天地間分為12國。

  梅鋗告訴黑夫:“嶺南十二部,生出十二王,各部不相同。一部蛟變牛,一部馬蜂紋,一部聲如蛙,一部音似羊,一部魚變蛟……曾有一個羊部的麽來投靠梅氏,他便是這樣說的。”

  所謂的“麽”,便是嶺南越人的巫祝,根據麽巫世代口口相傳的神話,嶺南諸越同祖同源,分成十二個部落,區分的标志,就是信奉的動物神靈不同。

  其中,其中信奉蛙的國度,就是位于柳江流域的西瓯。此外還有離水上遊的桂國,信奉黃牛神。

  而被秦人命名為南越的地域,生活着五個部落:水牛部占據西江,馬蜂部占據東江,羊部控制番禺,蛟部濱海而居,蛇部匿身于叢林沼澤。

  更西邊的駱越,則有鳥部、蛇部、魚部,但都已經統屬于駱此外還有竹部,在數百年的混戰中,被崇拜蛤神的西瓯擊敗,遷徙到了西北邊的群山中,如今有了一個新的名号:夜郎,其首領自稱“竹王”。

  數來數去也隻有十個,另兩個,大概是在混戰裡被吞并,徹底消亡了。

  梅鋗講完後,黑夫算是明白了,越人的信仰,很像某遊戲裡,巨魔崇拜的“洛阿神”。

  仔細想想,聚部而居、幹欄建築、獵頭、嗜血、紋身、巫蠱,除了不喝魔精,不修金字塔,越人和巨魔還真像。

  “你信的是哪個神來着?”這大概是兩個不同部落的越人碰面後的溝通方式,同一個神,就意味着同族,不同的神,就得相互提防了。

  “要是我,肯定信蛤神啊……”

  黑夫暗暗嘀咕,他感覺,自己似乎找到了曆史上,趙佗能長命百歲的原因……

  據梅鋗說,或因神靈,或因領地、獵場,南越五部各自為政,經常相互獵頭攻殺,梅氏與他們也有世仇。

  黑夫聽後不由感慨:

  “能讓這群信仰不同,矛盾重重的越人統一對外,屠将軍能做到這點,死的真不冤!”

  ……

  陸賈對黑夫的評價是:“臨事而懼,好謀而成者。”這種統帥,最注重戰前的廟算,了解了嶺南越人的情況後,便可以着手制定戰略了。

  南越也就是後世的廣東,地形北高南低,衆川發源于三面群山,奔流入海,根據來路不同,南越的主要河流有三:

  北江、東江、西江,最後三江彙于番禺,形成了廣州灣。

  北江由梅氏控制,如今已歸附秦軍。南越五部,水牛部居西江,馬蜂部居東江,羊部居番禺,這三部是種水稻為生的。而蛟部位于後世潮汕一帶,直到唐朝,那兒都以鳄魚多而出名,蛇部則散居于叢林之中。

  秦軍的戰略目标,是控制已形成城邑的番禺,在那裡站穩腳跟,通往番禺的諸水道,也要納入控制。所以上次戰争中,與秦軍有無法調和矛盾的,便是水牛部、羊部,馬蜂部被賈和殺了首領,其子欲複仇,所以才對駐紮東江龍川的秦軍窮追猛打,導緻了小陶的陷落與失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