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6章(第6頁)

  “善,既然首惡已誅,那無恤君長,便是新的閩越君了……”

  黑夫颔首,也走近一瞧,隻見無諸脖頸的血液已幹,雙目緊閉,臉上有許多刺青,皆為黝黑的蛇紋,或交相纏繞,描繪得栩栩如生,更誇張的是,他微張的嘴巴裡,竟也探出了一個蛇頭……

  “有蛇!”眼尖的桑木大呼示警,立刻沖了過來。

  接下來發生的事,出乎所有人預料,那死人頭的腮部開始劇烈蠕動,色彩斑斓的小蛇整條鑽出!它驚慌失措,到處亂竄,随即發現了距離最近的黑夫,他正下意識地拔劍。

  小蛇感受到了危險,信子嘶嘶,身子往後一伸,如一支離弦的箭,直撲黑夫面門而去!

  ……

  PS:閩在海中,西北有山——《山海經》

  相傳無諸時四面皆江水,此如屋澳,舟揖所赴,北會山原,東達行路——《三山志》卷四《地理類》

第0680章

玩蛇

  “君侯,那群越巫已皆殺之!”

  黑夫點了點頭,方才事發突然,那駭人的一幕令人意想不到,幸好桑木飛身過來伸手幫他擋下。桑木穿着厚甲,那小蛇毒牙隻紮進其手上的皮護腕,事後得知此乃劇毒之蛇,若是被咬,一日必死,讓黑夫吓出了一身冷汗。

  不用說,這肯定是閩越人的毒計,黑夫一揮手,那十名送了無諸頭顱來的越巫,盡數被抓了起來,一個個審問。

  “你去宮中蛇窟看看便明白了。”被打掉牙齒,滿口血的老越巫如是說。

  此刻,黑夫正率軍進入東冶城“王宮”内,經過方才的事後,短兵極其謹慎,每一個草叢都要派穿着皮靴的人過去踩踩,持刀打一打,生怕又蹿出條蛇來。

  此地名為王宮,實則不過是一些矮小的幹欄式建築,但可以明顯看出,它們的格局是一個圓形,圓中心則是一條木雕的大蛇,蛇首前方,是幾個長寬各十步的深坑,由磚石所砌,還未靠近,就聞到一股腥臭味……

  湊近一瞧,裡面情形駭人:坑底竟有數不清的蛇蟲,或是粗如人腰的綠色大蚺,或是如孩臂粗壯的眼鏡蛇,更多的,則是細小如指的斑斓毒蛇,金環蛇、銀環蛇、麗紋蛇、竹葉青,被火把的光亮一照,紛紛爬到角落,隻露出中間的累累白骨。

  人類,至少是中原人對蛇的恐懼,被深深刻在基因裡,見此情形,哪怕是素有勇将之名,能殺鳄魚的東門豹,也不由往後退了一步,罵道:“這閩人如此喜歡玩蛇麼?”

  黑夫也感覺瘆的慌,掃視這“王宮”内處處皆有的巨蛇雕像以及建築上的蛇紋,說道:

  “閩者,東南越,蛇種也,這閩越人,本就是崇蛇的部族,隻是未想到,竟癡迷至此。”

  黑夫記得,梅鋗曾告訴過他,嶺南諸越同祖,分“十二國”,各自有崇拜的野獸神靈。而其中有一支崇拜蛇的,便是閩人,這支部族遷入閩地,成了當地的主體民族。後來,越王勾踐的子孫逃到此地,做了閩人的君長,但也繼承了當地對蛇的崇拜,視蛇為吉祥之物。

  本地貴族婦人常用雕蛇的簪子裝飾頭發,而男子則在臉上刻畫蛇形紋面,閩越巫祝需要學會的兩項絕技,一是雞蔔,二就是養蛇抓蛇玩蛇……

  每逢中原的七月初七,在東冶城會舉辦一場聲勢浩大的“遊蛇神”,閩人男女老幼皆會逮一條蛇,或抓在手中,或纏繞臂上,或盤繞脖間,更有甚者竟與蛇親吻,與蛇共舞,情景十分奇特。而閩越王也會頭戴蛇冠,讓人擡着巨大的木制蛇神像,繞着城走一圈。

  根據那群越巫的招供,昨日,閩越王無諸見水戰失利,自己覆滅在即,便獨自逃回東冶,竟将希望寄托在供奉的蛇神上……

  “看那大蚺。”

  黑夫指着卧在坑底一條吃飽了正在沉睡的大蟒蛇道:“腹圍極粗,大概是才吞食了人,聽那些越巫說,無諸絕望之際,竟将自己的妻、子三人投入坑中,獻祭給蛇神,使越巫作法,希望能喚起閩江中的修蛇……”

  修蛇,這就是閩人尊崇的蛇神之名,其色黑,青首,據說能吞食大象,消化三年,才吐出骨頭。

  在中原的傳說裡,這怪獸早就被後羿射殺了,但在閩人的神話中,修蛇蜿蜒東南行,爬過武夷山,閩江就是它的化身。修蛇的子孫也沉睡在閩江底,一旦閩越王以活人血祭,它便會蘇醒過來,甩一甩尾巴,就能讓閩海沸騰,張開大嘴,能将千軍萬馬吞下……

  無諸投其妻兒喂蛇,祈求巨蛇從閩江中現身,一舉消滅秦人船隊,挽救危在旦夕的閩越。

  隻可惜這是現實位面,閩江風平浪靜,秦人清晨時乘船而渡。

  無諸等了一夜後,更加絕望,随即自殺,屍身投入蛇窟中,頭顱則被越巫塞了條不知用什麼法子,迷暈的毒蛇進去,妄圖在獻首級時,拉秦軍統帥墊背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