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7章(第5頁)

  說着,去疾還讓韓信過來,介紹道:

  “舍舟登岸,結陣而戰,此皆韓百長之功也。”

  安圃看着眼前這個身材高大,卻年紀輕輕的百夫長,不由驚訝:“汝等靠不到一百人,擋住了越人上千人進攻?還斬首兩百!”

  韓信拱手道:“不止一百,加上劃船的徭役,也有五六百人了。”

  他指着擱淺的船隊,向安圃解釋先前的戰鬥過程:“沖上岸後,衆人合而為一,持弓弩者站于船上,其餘結圓陣保護,站在水中或岸上,以盾牌矛戟擋住越人,便能占盡優勢。”

  “而那些劃船的徭役,他們雖無弓弩矛戟,卻有砍柴用的砍刀,彼輩聽說南越人好食人,畏懼之下,亦能拼死而戰,為我守住陣腳。縱然越人骁勇且衆,但極其散亂,分而為十,輪番進攻,仍是飛蛾撲火,幾次撲上來都被打退,死傷慘重後,便各自退走了……”

  韓信隻沒有說,在武昌營監督這群民夫砍柴伐木之餘,他也拿衆人當試驗品,分了一下行伍,練了練軍陣。雖然也有人暗暗罵他“胯下之徒”“懦夫”。但有被韓信砍掉腦袋的伍長做先例,明面上的命令,無人膽敢不尊,所以雖不如正規軍,但也略有秩序。

  不曾想,卻在今日派上了用場。

  安圃聽罷後,暗暗驚奇,問韓信:“你叫什麼?”

  “韓信……”青年垂下頭,低聲道。

  安圃有些不悅:“堂堂八尺男兒,說話怎如此輕聲細語,你方才是如何指揮的?”

  他不知道,韓信在指揮時,可是嘶聲力竭的……

  但不知從何時起,或許是遠到淮陰街頭,或許是在秦營之中,韓信自報姓名時,卻總是不自覺地放低音量。

  因為韓信知道,此名一直與“胯下之徒”“窮而無行”聯系在一起,引來他人嗤笑……

  雖然韓信曾說,此事叫别人知道也未嘗不可,但心裡,總還是在意的。

  不過今日,周圍衆人的目光,不再是鄙夷和蔑視,而是敬重,因為他,韓百長打了一場漂亮仗,在電光火石之間,用自己的決策,讓着五六百人保住了性命。

  知道韓信往事的去疾走過來,鼓勵他道:“今日之後,軍中将遍知汝名,你的事迹,甚至會傳到昌南侯耳中,到時候君侯問你,你可得學着,大聲報出來啊。”

  沒錯,今日一戰之後,與此名相伴的,不止是屈辱了。

  “我叫韓信。”

  韓信擡起頭,大聲道:

  “淮陰韓信!”

第0684章

奴隸

  “君侯,郁水入海處到了!”

  黑夫走出樓船船艙,看到了碧綠陸地與蔚藍大海間那道缺口。

  經過半個月航行,他們終于跨越“南海”,由閩至粵。

  珠三角,中國最繁華的地區,房價高出天際的北上廣,如今卻是一片蠻荒。在黑夫眼中,這入海口如同亞馬遜一般,到處都是雨林、紅樹林,頗似一根根浮木的大鳄魚漂上水面,看了一眼遮天蔽日的船隊後,識趣地鑽回水中。

  因為造陸尚未完成,分不清哪裡是河哪裡是海,後世的許多地區還在海裡,中山、澳門、珠海是一個大島嶼。舟師從島嶼右側擦肩而過,在破碎的沙洲和小島間穿行,躲避危險的暗礁。

  船隊行駛到這,便能發現,此地雖然荒蠻,卻并非處女地——早在幾千年前,越人就在此繁衍生息,開始種植稻谷。南越地廣人稀,刀耕水蓐,一般是兩把火,開春燒一次,秋後換個地方再燒一次,等樹木化作白地,再将水灌進去,與草木灰一混,就是上好的肥料。随意播撒種子,不用精耕細作,就能得到收獲,雖然畝産遠沒有中原高,但耐不住天氣炎熱,一年兩熟啊。

  所以越是往内陸走,就越能看到遠處濱海平原上成片的水稻田,以及南越人的幹欄式小廬。

  此時,圍着木棉布裙,田間地頭收稻的越人看到如山一般龐大的樓船殺到,都站在田地裡目瞪口呆,直到秦軍兵卒登岸,才連忙逃竄……