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58章(第3頁)

入幕之賓

  戰國制度:将軍出征,行無常處,所在為治,故言“莫府”,又因多為帳幕,亦稱之為“幕府”。

  身為南征大将軍,昌南侯自然是有資格設置幕府的,他可以在幕府中便宜設置吏員,如治粟都尉、長史、主薄、丞等,而嶺南的貢賦市租,皆輸入幕府,為士卒軍費。

  幕府如同南征三軍的大腦,能被昌南侯連夜喚入幕府召見的人,還真不多。

  韓信居然有幸成為其一,不能不叫人詫異,他立刻跟随傳令兵至幕府營地處,卻見營内豎立六纛旌節、門牙旗二,将軍親衛四千,裡三圈外三圈,保護得密不透風。

  韓信被那群髡發的短兵親衛搜身三次,連貼身刀削都不放過,才得以進入。裡面帳幕也各有功用,右為進行軍議的節堂,左為昌南侯居住的帥帳,百名身材高大的戟士持戟而立,韓信從中經過,能感受到他們的目光。

  “真是威風啊……”

  韓信不由慨歎,又有些豔羨,這時候總算走完戟道,步入帥帳,卻見這裡極為寬敞,昌南侯坐于正面虎皮榻上,穿着便裝,案上堆滿文書,他正在不斷地揮筆簽署,交給左側的主薄陸賈,接着又簽下一份。

  韓信上前兩步,下拜道:“韓信見過君侯!”

  黑夫手中的筆不停,擡眼看了看韓信:“來了?一旁就坐,不必拘束。”

  韓信應諾,在帳側跽坐,他上首方亦有一人,正是武昌營的軍正丞去疾,正對韓信颔首而笑。

  見此情形,韓信對今夜昌南侯為何召見,心裡有了底。

  “定是去疾君舉薦,才讓昌南侯動了召我來見的念頭。”

  他不免對去疾萬分感激,這時候,黑夫也總算忙完了手頭的事,指着韓信對陸賈說道:

  “這便是帶着辎重兵和民夫,擊潰千餘越人,還能斬首兩百,連升兩級的韓信,淮陰人,卻是你老鄉。”

  陸賈捧着一摞厚厚的文書,笑道:“不錯,陸賈乃壽春人,也住在淮水邊,韓率長,你我都是喝着淮河水長大的,的确是鄉裡鄉親,往後當多往來才是。”

  滿口熟悉的淮南鄉音,的确讓人感到親切,陸賈說了幾句後,便抱着文書匆匆告辭了,番禺複得,百廢待興,作為黑夫的文秘,他可忙得很。

  黑夫也直接道明了用意:“韓信,喚你來,是想問問後方辎重情形。”

  韓信忙道:“君侯,韓信隻是蕭都尉麾下小小百長,不知大體,若問後方辎重,當問蕭都尉之子,蕭倉掾。”

  黑夫卻搖頭道:“蕭祿雖有倉掾之能,卻無大局之識,去疾說你懂兵法,識軍略,故想聽聽你的看法。”

  韓信畢竟年輕,被這麼一誇,心裡有點飄,不知其中有坑,遂道:“如今嶺南大軍,集于番禺、桂林兩處,皆需長沙郡補給,蕭都尉坐鎮湘縣,管轉漕給軍,給食不乏,但凡有兵卒損傷,蕭都尉亦能辄補缺失,可保君侯後方無憂。”

  “有蕭何在,我的确無後顧之憂,不枉我不帶曹參、陳平,也非得向陛下要了他。”

  黑夫又道:“那在你看來,吾欲掃平諸越,抵定嶺南,接下來該如何做?”

  “韓信區區小吏,豈敢妄議軍務?”話題轉的突然,韓信雖然謙遜,但眼裡的躍躍欲試,卻是藏不住。

  身攜寶劍者,有誰是能真正藏器于身而不顯露的呢?

  這時候,一旁的去疾道:“韓信,你在來嶺南的路上,在舟船之上指點君侯方略,将明伐北江,暗渡南海說得一點不差,怎麼,如今當着君侯之面,卻不敢談了?”

  黑夫也拍案喝道:“大丈夫豈能如小女子般扭捏造作,但凡能進入幕府的人,都可知無不言,且速速說來!”

  “諾!”

  眼看昌南侯作怒,韓信便道:“信竊以為,今将軍欲舉倦罷之兵,頓之于西瓯、駱越,欲戰恐久力不能拔,情見勢屈,曠日糧竭,而越人不服,遁入山林,襲擾我軍,則難以成功。”

  他瞥了一眼黑夫案幾上的虎符:“方今為将軍計,莫如按甲休兵,在番禺屯田……”

  接着,韓信說了一堆兵法上的大道理,什麼“善用兵者,役不再籍,糧不三載;取用于國,因敵于糧,故軍食可足也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