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69章(第6頁)

  “因為趙高,就是那位趙長安君之孫啊!”

  ……

  而數日後,因為聽趙高說,秦始皇前一天晚上召了另一位公子入宮,而在府邸中焦躁不安的胡亥,終于等來了秦始皇的诏令。

  “皇帝行狩,使十八子胡亥從,以撫軍也!”

第0726章

而立

  三十七年季冬下旬,秦始皇帶着龐大的随員,離開了鹹陽……

  人衆多達數萬,車馬一輛跟着一輛,前鋒已至灞橋,秦始皇的金根車卻還沒駛上渭橋,錦旗招展,戈矛如林,這不像是巡狩,反倒像一次遠征。

  秦始皇帝看着車窗外送行的臣民,若有所思。

  他依然記得,自己第一次來鹹陽時的情形,那是秦莊襄王元年,公子政年僅十歲。出生後十年,他從未離開邯鄲,一直以質子身份寄人籬下,若非母家庇護,早被趙人殺了。

  靠着呂不韋的外交手腕,母子二人終于得以來秦,一路西行,他仍記得華山的高大,記得泾渭交界的分明,記得膏腴的良田和繁華的都市。

  也記得鹹陽宮殿前磚塊的冰冷。

  認祖歸宗沒那麼容易,莊襄王的生母,夏太後不欲認他,希望成蹻繼位。華陽太後,也一直在往莊襄王後宮塞芈姓女子,希望生下正兒八經的“太子”,延續楚氏外戚的權勢。

  為了得到承認,公子政在母親鼓勵下,在殿前跪了許久,也喊了許久。

  “大秦先祖襄公二十六代子孫!”

  “天祖孝公之來孫!”

  “高祖惠文王之玄孫!”

  “曾祖昭襄王之重孫!”

  “大父孝文王之孫!”

  “今王之長子政,自邯鄲歸來!認祖歸宗!”

  他跪了整整一天,一直喊到嗓子嘶啞,嘴皮冒泡,将兩位太後喊得心軟,才終于被接納,不再是“野種”,納入宗室籍貫,成了正兒八經的公子。

  但接下來等待他的,是更艱難的奪嫡之路。

  公子政從小為質子,最慘的時候竟被趙人羞辱,讓他去做馬童,還有一口糾正的邯鄲趙音。對上成蹻的關中雅言,從小接受的良好貴族教育,似乎不占優勢。

  但“仲父”教了他取勝的關鍵。

  “你不必趕上成嬌,下臣想讓公子具備的不是武功,不是滿口的引經據典,詩書禮樂,而是為王者的意志!”

  “凡成大器者,能忍天下之不能之忍,能苦天下不能之苦,能為天下不能之為,這就是意志,隻要能做到這一點,就能克服天下一切不能克服的,他就是史上最偉大的君主。”

  他成功了,經受住了華陽太後的考驗,成為嗣君,當然,作為交換,也不得不迎娶她塞過來的楚國公主,這才有了扶蘇的出生……

  而現在,輪到當年的公子政擇嗣了。

  “比起朕當年受的苦,朕的諸子經曆的,又算得了什麼?”

  秦始皇嘟囔着,在他車駕的前方,是胡亥的車馬。

  胡亥作為少子,備受秦始皇寵愛,幾年前就提前行了冠禮,而這一次,在左右為難的抉擇後,秦始皇最終讓胡亥随自己巡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