他聽逃出來的人說,那位楊将軍、辛将軍,連同數千關中秦卒都已經提前撤走了,火八成就是他們放的!
“吾等被征召入軍,擔任戍卒,在嶺南流血,在武昌種田,換來的,就是一把火?”
所有人都義憤填膺,憤怒扭曲了他們的臉,甚至都未曾發現,遠處的黃鶴山也被點着了。
“乘此良機,逃吧!”
另一個屯長葛嬰又在用楚言大呼了:“就算逃入湖澤裡做匪盜,好歹能活,也總比在睡夢裡被秦人稀裡糊塗地燒死好!”
響應他的人不少,逃出來的兩萬餘人,建制已經完全打散,隻能按照口音和籍貫相互聚集,相互抱團。
縱使秦律嚴苛,但出了這樣的事,衆人的心都涼了,不少人支持葛嬰的提議,逃得遠遠的,但多數人,仍沒從這劇變裡緩過神來,呆愣愣地看着沖天的大火。
直到數十騎背插白色小旗,從遠方馳來,一邊吹着銅哨,一邊用南郡的西楚方言高聲呼喊,才讓迷茫的衆人找到一個方向。
“朝中出了奸臣,謀害忠良,勾結越人襲殺尉将軍!”
“奸臣逆子又弑君奪位,殺害陛下,今秘不發喪,更欲将南征軍将士統統處死。”
“今尉将軍揮師北上,來救二三子了,快随吾等去黃鶴山罷!”
這些人都是黑夫三千短兵中,騎術上佳者,上百人騎着駿馬,繞着碩大一個武昌營傳遞消息,将黑夫的話,告訴每一個逃出來的人!
兵卒們對此反應各不相同。
“朝廷中果有奸臣。”
“尉将軍不是戰死了麼?”
“将軍百戰之軀,豈有那麼容易死的?”
“不管怎樣,這把火就是那楊熊放的,是真想将吾等統統燒死!”
“朝廷不講信用,但尉将軍釋吾等離開嶺南,來此休整,他是講信用的!”
“且去看看?”
像是伸手不見五指的黑夜裡,亮起了一盞燈,大多數人都下意識地跟着騎從,攙扶着被燒傷的鄉黨,朝西邊的黃鶴山行去。
而一部分人,想了想後,還是四散開溜了。
山頂上用來示警的烽燧,如今卻成了彙聚衆人的燈塔。
人頭攢動,本該從高往低處趟的流水,卻齊齊回頭,往反方向流去。這浪潮如此之大,連一直鼓噪着,讓大夥一起逃走做盜寇的葛嬰等人,也被裹挾其中,隻能一步步向西走去。
他們一直走到黃鶴山烽燧火焰映照得到的地方,看見在高高的石頭上,有一位身着醒目甲衣,頭戴鹖冠,額纏白布的将軍。
他親自擎着一面素白的大旗,而左右兩側的短兵親衛,分别是交龍之旂和尉字旗幟!作為江淮楚人的老熟人,陸賈也在其身旁。
鄧宗、葛嬰他們離得遠,但幾位率長、五百主卻得以上前,到了那位将軍數步外,竟激動得單膝下跪。
“當真是尉将軍!”
“将軍當日在郴縣城頭上親自斬殺賈和,吾等曾見過一面!”
得到确定後,有兵油子大叫起來,“将軍,你不是死了麼?聽說皇帝還為你發喪,怎麼又活了,你到底是人是鬼?”
“哈哈哈!”
黑夫大笑起來,笑得所有人都不明所以,停下了喧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