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78章(第3頁)

  眼下武昌已失,三萬老卒盡歸黑夫,安陸的幾萬人質也丢了,若不乘着南征軍尚未全部造反前,追上攜帶民衆的黑夫兵重創之,那最好的情況,也是大江之南的各郡皆叛,這結果,馮毋擇也擔不起。

  于是王翳帶着三千車騎日夜兼程,總算趕在安陸人渡過夏水前,抵達了水濱……

  遠方十餘裡外人頭攢動,數萬人滾滾渡河,在黑夫和民兵的組織下勉強算有秩序,但畢竟人數衆多,起碼得一天才能渡完。

  王翳暗喜:“隻要我能擊其後方,使秩序擾亂,便能多拖一陣,等到馮将軍到來!”

  但一支軍隊,卻已攔在了面前……

  黑夫在安陸縣裡所獲得車、騎五百皆在此,已列陣以待,占據草澤中間狹窄的道路,擋在王翳忽和正在渡江的安陸民衆中間。

  那迎風獵獵而飄的旗幟,寫着“東門”二字。

  “東門豹。”

  王翳聽說過,這是武忠侯麾下最骁勇的都尉,有“暴虎”之稱。

  “以數百對三千?今日且要看看這暴虎是真虎還是假……”

  讓王翳詫異的是,還不等他想完,人數明顯更少的對方,就搶先一步發起了進攻!

  沒有排兵布陣,沒有臨敵挑戰,更沒有慣例的斥候試探,直接旗幟一揚,數百車騎一擁而來!

  這不按套路出牌的打法,卻讓王翳有些始料未及,眼看敵人來勢洶洶,也顧不上多想,便使五百輕騎迎敵!

  這附近多草澤,車騎并不好列陣施展,隻能在稍微高燥的道路上交戰,雙方正面交鋒,并無北方草原側翼包抄,且戰且射的花架子,人數多的一方,也占不到便宜。

  隻能憑借膽氣硬剛!

  這下,王翳才算明白,為何東門豹會被稱之為“暴虎”!

  遠遠看去,有一身材高大的戰将,身披厚甲,站在當先的一輛戎車上,手中握着“夷矛”改造而成的長戟。

  夷矛柄長2丈4尺,是五兵中最長的一種兵器,需要兩人共持。

  但如今換下矛尖,安上戟頭後,将近五米的沉重長兵,在東門豹手裡卻好似一根輕巧的樹枝,雙手握着盤旋舞動,秦軍輕騎的一丈短矛根本近不了身,自己反而被東門豹一戟或戳或砸,跌落下馬。

  迎敵的輕騎初戰不利,東門豹已帶着人殺入其中!

  王翳連忙下令輕騎撤回來,下馬步射,又使戰車上前阻擋!

  王翳麾下,車兵五百主的高大雄壯不亞于東門豹,也手持夷矛,瞪大眼睛瞄準!

  操吳戈兮被犀甲,車錯毂兮短兵接!除非運氣爆棚,一箭射死對方禦者,否則,戰車的交鋒總是在錯毂的一瞬間!

  兩車接近,相隔數丈時,那五百主已能看清東門豹的長相,他臉上有駭人的紅斑,兩眼瞪大如牛鈴,須發贲張,吼聲如雷!

  這一瞬間的對視,竟讓五百主有了一絲怯意,稍微遲疑後,放棄了與東門豹對沖的打算,反将夷矛,瞄準了東門豹前方的禦者!

  他寄希望于戳死禦者,使敵方戰車失控。

  然東門豹不止有勇有力,五兵技巧也練得爐火純青,他立刻察覺了五百主的意圖,長戟猛地一蕩,将五百主的夷矛打偏,讓他失去了擊殺禦者的機會,旋即猛地舉起長戟,在錯毂之時,鐵制的戟刺毫無阻力地刺入了五百主的臉中,并借助馬速,穿過了整個顱骨,染血的戟尖從他的腦後透出!

  但那五百主臨死前,夷矛卻狠狠插進東門豹戰車的骖馬脖子裡……

  淩餘陣兮躐餘行,左骖殪兮右刃傷!

  四匹戰馬的行進是相互牽扯的,一馬受傷倒下,其餘三馬也失了前提,整輛車轟然倒塌!

  但東門豹卻隻在地上翻了個身,便棄了長戟,抽出背後兩柄鐵制的沉重短戟,繼續應戰,而他身後的親兵,也或射弩,或抽刃,為東門都尉掩護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