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章(第2頁)

  陽水南岸平原上激戰正酣,北岸也不得安甯,那些在共尉帶領下,從竟陵縣尾随馮毋擇大軍至此的兩三千叛軍散兵,已對鎮守北岸的郢縣守軍發動進攻。

  南郡兵士氣也不高,看看南岸馮軍敗相已現,也沒了死戰的念頭,漸漸向城中退去,更不乏臨陣倒戈,大呼“義在南軍”者。

  此時,共尉已占領陽河水北岸,隔着河水耀武揚威,這時候帶着殘部渡河,恐怕要遭前後夾擊,或将覆滅在河水中。

  簡而言之,他們已經被包圍了。

  眼看陷入絕境,馮毋擇卻重新在戎車上站直了身子,伸手跟車右要來一柄長四十年前,他還是一個小屯長,亦是靠一柄長戈,在軍中打出名頭,被王龁将軍相中為親兵,一路提拔。

  四十載征戰,無數次身冒矢石,參與了滅韓、滅趙、滅燕諸多大戰,方得“武信侯”之爵。

  來之不易,珍之惜之。

  他掃視周圍衆人,看着身邊的六千人,大聲道:“今軍争不利,老夫愧對陛下,愧對衆将士。”

  “但即便如此,我亦不能退,不能走,更不能被俘受辱!”

  “因為,我是大秦的武信侯!”

  他還是始皇帝陛下托孤之臣,這代表了無上的信任,和責任。

  所以他隻能戰死,為了自己的名譽,也為了馮氏家族……

  說到這,馮毋擇的話語裡,已帶上了一絲悲壯。

  “但即便命中注定,要殒身于此地!”

  “老夫亦要為大秦,為始皇帝陛下,盡忠到最後一刻!”

  三軍緘默,不知所少人能相随到底,也不知有多少人待會将弱弱地喊着“義在南軍”,隻為活命。

  畢竟武忠侯,是不殺俘虜的,先前在安陸,不就放了四千人麼?大多數人,沒有死在這的理由。

  但馮将軍心已似鐵,他須發贲張,揮戈東指,讓禦者催動驷馬。

  “投之亡地而後存,陷之死地然後生,願從者,且随我陷陣,老夫大旗在哪,就沖向哪!”

  檀車煌煌,驷騵彭彭。維師尚父,時維鷹揚!

  戰場上巨大的喊殺聲,掩蓋了老将軍的命令,可但凡能聽到他聲音的短兵親衛們,都一傳十十傳百,尋找着那面“武信”大旗,舉起沉重的戈矛,邁動腳步。

  更多人稍微猶豫後,也加入了進來,關中秦人,有自己的傲骨,可不會輸給楚地的鸠舌鄉巴佬!

  重新煥發鬥志,他們再度發起了沖擊:

  “殺賊!”

  眼看勝利在望,對面的南征軍也絲毫不作退讓,肩并着肩,操戈與敵人碰撞在一起,口中也喊着自認為正義的口号。

  “讨逆!”

  而韓信部,亦已急行軍抵達戰場!

第0766章

将軍百戰死(下)

  原野上的戰鬥已經停止,被韓信及黑夫包圍的秦卒見事不可為,大多選擇了投降,一時間,俘虜近萬,都棄了兵刃,在南征軍吆喝下排隊蹲好。

  “武忠侯不殺俘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