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章(第3頁)

  “武忠侯不殺俘。”

  安陸縣放了那四千人的“婦人之仁”,卻成了今日上萬人相率投降的主因。

  随即,馮毋擇戰死的消息也傳遍了戰場,眼看馮毋擇屍身載于辎車上被運過來,那些投降的秦卒聽聞後,或動容而泣,發出了哭喊之聲,或默默地看着其駛過,心中為這聲名赫赫的老将緻哀。

  黑夫上前一看,卻見老将軍身上中了許多支箭矢,右手也不翼而飛,但容顔依然如生,隻是雙目圓瞪,怎麼也合不上……

  奉命追擊,并成功帶回馮毋擇屍身的吳臣來禀報道:“君侯,馮将軍戰到了最後一刻,驅車直沖弩陣,盡管我約束手下,但還是有人放了矢。”

  “馮将軍死後,其親衛護着屍身,想要突圍出去,但還是被吾等截住,一千人系數戰死,無一生還……”

  黑夫唏噓不已:“馮将軍數次看穿我計策,若非部将無能,勝負實在難料。”

  此役南征軍傷亡近兩成,是黑夫起兵後,最艱難的一戰。

  越是赢得不易,黑夫就越是尊敬對手。

  他扶着載有馮毋擇屍身的車前行道:“如今馮将軍戰死沙場,也算是求仁得仁了。戰及死吏,而誅短兵,短兵與将軍可謂生死與共……這樣,在清理戰場後,若人手有空餘,就将那些短兵的屍體,也一一收斂起來罷。”

  馮毋擇雖算不上愛兵如子,但在軍中威信還是很高的,眼下俘虜過萬,黑夫還指望收服他們為己所用。

  黑夫遂親手為馮毋擇拔掉身上的箭,又接過繳獲的,已有些殘破的“武信”大旗,将它輕輕蓋在馮毋擇的屍身上,繼而後退數步下拜,大聲道:

  “武信侯乃軍中楷模,黑夫前輩,征戰四十餘年,戰功赫赫,言出必行,有賞必信,遂有武信之名,黑夫傾慕久矣。”

  “惜哉馮将軍終為逆子奸臣所欺,黑夫不得已,與會獵于南郡,黑夫不願袍澤相殘,使壯士屍陳沙場,幾度退避三舍,欲與将軍會面,陳述因果。然将軍耿直忠烈,不願聽黑夫辯解,遂有此難。”

  “兩軍交兵,箭矢無眼,今馮将軍不幸薨殁,我不能不為流涕也!今不當以敵酋視之,而當以君侯之禮厚葬之,短兵千人為護衛将軍而死,亦當随葬!”

  黑夫的話被傳遍戰場,略帶悲憤的恸哭停止了,此舉無疑赢得了俘虜們極大的好感。

  但這時候,一個丢了甲胄,被韓信派人押送過來的秦将卻冷笑道:“逆賊竟為忠信之臣發喪,滿口假仁假義,若馮将軍泉下有知,隻怕要死不瞑目了!”

  卻是楊熊。

  黑夫制止了勃然大怒的垣雍等親衛,笑道:

  “楊都尉,别來無恙啊。”

  楊熊雖然被俘,但仍不願向黑夫行禮,仰頭道:“自是無恙,黑夫,你卻是與當年不同了,再不是那個雙膝跪着入營,連連稽首,懇求我帶你去混軍功的小小屯長!”

  “大膽!”眼看楊熊敢辱君侯,短兵們将他死死按在地上,吃了滿嘴的灰土。

  黑夫卻不怒,搖頭道:“看來楊都尉被縛得太緊了。”

  楊熊強擡脖頸,罵道:“還是要縛緊些,不然若讓我空出雙手來,定要殺了你這國賊!”

  垣雍唾他道:“敗軍之将,為逃性命,竟換上小卒衣裳欲乘隙逃竄,有什麼顔面在此妄言?”

  韓信在旁聽着,對這種存身之舉,并未覺得有何不妥,但還是與衆人一齊下拜道:“君侯,請斬此僚!”

  黑夫道:“故人相見,本想說說舊事,不想竟是這般光景,也罷,也罷……傳我軍令,楊熊從逆,火燒武昌營,害死無數南征軍士卒,罪大惡極,當斬!”

  楊熊被拎了起來,拖拽去斬首時,仍不忘回頭大呼:

  “隻可惜……可惜當日火不夠大,不曾燒死你這國賊!”

  聲音戛然而止,少頃,楊熊血淋淋的頭顱已被送回。

  黑夫隻看了一眼,便讓人端下去傳首示衆,又暗歎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