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1章(第8頁)

  黑夫颔首:“夫江陵者,荊州之中也,北有當陽之蔽,西有夷陵之防,東有安陸之援,南則有孱陵為後庭,眼下便優先略取這四處罷。”

  他讓陸賈将南郡的地圖在案幾上攤開,作為昔日的南郡兵曹左史,南郡的地理道路,黑夫爛熟于心,都不用湊近去看,隻遠遠地信手指點道:

  “竟陵、安陸等地(湖北潛江、孝感),北控冥厄三關,南通武昌,居鄢、郢之左腋,為邾、鄂之上遊,水陸流通,山川環峙。春秋時,楚人用此以得志于中原者也,更是吾等故土,不可不複……利倉!”

  “諾!”

  黑夫給了他一塊新制的虎符:“任汝為假都尉,帶上辛夷,以及安陸青壯子弟一萬人,向東支援季嬰,讓辛夷馳騁諸縣,招降取竟陵、雲杜、新市秦吏,同時收複安陸!消滅馮毋擇軍殘部!”

  利倉領命而去,黑夫的目光,又看向了共尉。

  “當陽縣(湖北荊門市)居江、漢之間,南捍江陵,北援襄陽,東護随縣脅,西控荊山,扼夏道咽喉,為四集之路。當陽固,則江陵有所恃。汝母家就在當陽,且令你為别部司馬,率五千人去奪取此縣,再北圖鄢縣!”

  當陽長坂坡之名,黑夫後世亦有耳聞,此地為江陵的北門戶,也是最後一道險隘,必須守好了,否則朝廷的軍隊可長驅直入,威脅江陵。

  想到可以回老家一趟,共尉摩拳擦掌地走了,接下來輪到吳臣。

  黑夫道:“我曾經去過夷陵(湖北宜昌),自巴地曆三峽東下,連山疊嶂,直到此地,水流才漸平,山勢也漸緩,故夷陵乃江陵西門戶,是從巴蜀來江陵的必經之地。昔日秦将司馬錯取夷陵,江陵便腹背受敵,楚王隻能棄之東逃,故知失之非損一城,全郡可憂也。”

  “汝亦為别部司馬,率師三千,且取道枝江,定要奪下夷陵,阻擋可能到來的巴蜀之師!”

  吳臣很明白事理,應諾後到:“待奪取夷陵後,下臣立刻派出使者,西叩巫縣,将江漢天翻地覆的消息,傳到巴郡去!”

  這相當于是在警告巴氏:“快些把我家君侯的夫人、君子送回來!”

  東、北、西皆有派兵,最後便輪到了南邊。

  “滿。”

  黑夫親自來到滿的身邊,滿受寵若驚,連忙作揖。

  “你我乃昔日同僚,無須多禮,可還記得十多年前,夷道巴人叛亂,你我共平此亂,守夷道孤城,又耀兵孱陵(湖北公安)之事?”

  “下吏自然記得。”黑夫不忘舊日之誼,滿十分感動。

  黑夫道:“荊江以南的夷道、高成、孱陵等地,環列重山,萦繞大澤,雖然戶籍稀少,但北連江陵,為之襟帶,更是進入洞庭郡的必經之路,實江漢之藩垣也,你對那邊熟悉,亦為别部司馬,帶兩千人走水路,去為我招降諸縣。”

  滿接令而出,離開前,還有些不服氣地瞥了一眼曾“羞辱”他的韓信,心中暗道:“看吧,故舊就是故舊,不需多久,我也能當上都尉,與你平起平坐!”

  最早提出“先取荊州為家”的韓信眼看衆人皆得軍令,各自離去,唯獨他沒被點到名,年輕人氣盛,不免有些心急,起身拱手道:“君侯……”

  “韓信啊。”

  黑夫卻道:“可是見衆人皆有使命,心癢了?”

  “你自從北出五嶺後,先在興樂水以囊沙破敵之計,水淹三軍。又與小陶圍攻臨湘,擒得李由。接着奉我之命,白衣渡江,奪取江陵,又出城馳援,南征軍方能獲此大勝,韓信,你堪稱首功!但兩月三戰,想來也乏了,且休整一段時日。”

  被黑夫誇為“首功”,韓信自然高興,但仍作揖請命道:“韓信還能戰!”

  黑夫卻搖頭:“你是能戰,那些從嶺南步行千裡,月餘以來經曆大小數戰,幾乎沒有片刻停歇的将士們,還能戰麼?就算不體恤自己,也要體恤士卒啊。”

  他拍着韓信的肩膀,笑道:“再說了,大戰已畢,接下來,不過是奪取幾個小縣城罷了,這種肘腋事,衆人可為之,反倒是坐鎮心腹,看好那萬餘俘虜,非大将不可!”

  “原來是這樣……”韓信似乎明白了。

  黑夫道:“你且養精蓄銳,繼續訓練士卒,為我守好江陵城。等到下一場大決戰時,本侯還要指望你再建奇功!”

  話已至此,韓信仔細想想似乎也對,遂應承下來。

  黑夫親自挽着韓信出院,還壓低聲音,對韓信私語道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