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2章(第2頁)

  黑夫睜開了眼:“還真是随縣口音。”

  随縣便是古代的随國,與安陸相鄰,隻隔着兩天的路程,翻過橫尾山就是,口音相近。但因為随縣直到二十年前才被秦奪取,在行政劃分上,不歸南郡,卻屬于南陽郡。

  “為何行此重禮?”

  随何道:“君侯身居高位,方獲大勝,卻不驕不躁,居于陋室,甘之如饴,有堯舜禹的仁王風範,小人此禮,拜君侯之仁儉。”

  “油嘴滑舌,倒與陸賈很像,難怪他挑中了你。”

  黑夫皺眉,問道:“你一個随縣人,本該受戶籍限制,怎麼跑到江陵來投?”

  随何道:“小人本是随縣之窮儒,正在服戍卒之役,随一衆南陽人押送糧秣到南郡來,駐于江陵。”

  在秦朝,儒生和贅婿、商賈一樣,也是服役優先征發的對象。

  他略一頓後又道:“上個月時,聽聞君侯取了安陸,又攜民渡江,我當時便笃定,君侯稍後定會來取江陵……”

  黑夫問道:“何以見得?”

  随何笑道:“因江陵乃西楚都會,得江陵,便可盡取西楚!”

  黑夫卻搖了搖頭:“事後之言,不足為奇,倒是陸賈說,你有一策,可使我盡得三楚之地?”

  所謂三楚,乃是對楚國故地的稱謂,按照方位不同,以淮北沛、陳、汝南、南郡、彭城等地為西楚;彭城以東的東海、吳、會稽為東楚;九江、衡山、江南豫章、長沙為南楚。

  總之,便是禹貢裡荊、揚兩州之和,再加上大半徐州,占了天下三分之一。

  以韓信之才,也隻認為當“先取荊州為家”,尚未提出後續的戰略,這随何一張口就大言不慚,也不知信口雌黃,還是真有依憑呢?

  黑夫看了一眼陸賈,陸賈微微點頭,卻也有些緊張,看來這随何的計策,他是認可的,但卻不知黑夫認不認。

  于是黑夫笑道:“那就且聽你說說吧。”

  随何得了允許,便說道:

  “想要奪取三楚,說難也難,君侯身被堅執銳,親冒矢石,四渡雲夢,鏖戰兩月,眼下也不過奪了半個南楚,小半西楚,若想靠兵鋒全取三楚,恐怕要一年半載……”

  “但說易,卻也易,用吾之策,可使楚地月餘之内猛然色變,皆雲集響應,羸糧而景從,天下三分,可得其一!”

  黑夫來了興趣:“說下去。”

  随何道:“小人竊以為,君侯打錯了旗号,靖難,不足以号召楚地人心,想要各地雲集響應,應當立一位楚王,複楚國社稷!”

  ……

  “立一位楚王?”

  黑夫聽罷,冷笑了起來,看向陸賈:“這就是你為本侯招來的‘大才’?”

  陸賈有些慌張,連忙下拜頓首,冷汗直冒。

  他早就知道,随何之策,君侯恐怕不會喜歡,但事到如今,隻能硬着頭皮挺到底了。

  畢竟随何的想法,也深得陸賈這個淮南楚人之心。

  陸賈為随何請命道:“還請君侯允随何将話說完!”

  “不必聽了。”

  黑夫卻指着随何道:“汝可知,上個月時,有武昌營叛逃屯長名為葛嬰者,用了和你一模一樣的伎倆,攻下鄂縣後,在當地找了鄂君的後人,名為襄強者,立為楚王,複了那楚國的社稷。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