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89章(第4頁)

  正因為這種下層吏卒間能不打就不打的默契,所以北線才很安靜,安靜到讓人忘了,這是一場規模巨大的戰争……

  直到七月十五這天,這份安靜,被打破了!

  一天的巡視完畢,老五回到了白水河南岸,陸續受到了甲乙丙三個騎隊的彙報,說北軍的斥候出動較往常更加頻繁。

  老五感覺有異,但西邊的兩個騎隊,卻遲遲無人還報,直到幾匹空馬驚恐地跑回河邊,他才笃定,自己的部下出事了!

  北軍的斥候騎從橫越白水河北岸,耀武揚威,全無平日的默契,更糟糕的是,哨塔上,斥候還瞧見,北方天際,煙塵高揚,遮天蔽地!

  王贲在宛、葉的大軍,終于出動了!

  老五面色大變,将嘴裡的炒米吐掉:“速速派人,去禀報武忠侯!”

  ……

  黑夫人在鄢縣(湖北宜城)。

  “收成不錯,鄢地這邊的數萬大軍,靠本地糧食,也可以自足了。”

  七月中,南方稻熟前夕,黑夫正在鄢縣近郊的田間地頭視察。

  這裡楚國的早期都城,稱之為“鄢郢”,它能被選為都邑,自然有其過人之處:這裡北靠荊山,有山林之饒,東面則地形廣袤,田土膏腴,幾百年來一直是楚國重要的産糧地。

  黑夫特地調了衷來,帶人屯田,以确保當地收成,除了說好的五一之租,當地多出的糧,統一由北伐軍搜粟都尉平價收購,充作為前線軍糧。

  奪取鄢城後,黑夫并沒有将寶押在這,畢竟此城曆史雖然重要,卻也有漏洞,那就是建城在窪地上,很容易積水,曆史上就曾被武安君白起築長渠灌城,楚人死傷慘重。

  為了不重蹈覆轍,黑夫在此屯駐大軍之餘,又令共尉繼續向北移動,在漢水之南建立了一個前哨城塞,一來與鄢城互為唇齒,而來,也能就近知曉南陽王贲軍的風吹草動!

  這份未雨綢缪是正确的,一個時辰内,他連續收到了幾處告急:

  “山都、樊城、蔡陽、白水鄉、上唐鄉……都發現了敵軍蹤迹,煙塵高揚,遮天蔽地,看來北軍真的開始大肆南調了。”

  黑夫看完老五送回來的急報,看着即将熟透的稻穗,笑道:

  “非要挑着南方收谷子的緊要關頭,來逼吾等打仗,通武侯是精明人啊,一點都不想給我安然坐收邊角的機會啊,不過……”

  “這場戰争,在邊角打的是先發制人,但在這腹裡中央,打的确是後發制人,老将軍,你等不下去了麼?”

  ……

  雖然秦廷大軍不斷南調,但通武侯王贲本人,并未離開宛城。

  但經過數月蓄力,他已在漢中、南陽、陳郡集結了二十萬大軍,同時建立了完備的後勤糧道。不論是老兵還是新卒,各部隊猶如臂指,奉命抵達了預定的戰場,随時可以向黑夫的防線發動進攻。

  但王贲的目光,卻沒有放在鄢城、冥厄、随縣這幾處,反倒對漢水以南,一座新築的城極感興趣。

  他的手指,點在地圖上,樊子城以南,一條漢水相隔的小邑。

  “這便是黑夫派人新築的城?”

  長史立刻道:“是,黑賊占據鄢城後,便驅使兵卒,全力修築此邑,如今還派了共尉,統兵一萬駐守。”

  王贲颔首:“此邑雖新,卻以漢水為池,因岘山為塞,一下就扼住了江漢險要,真是好地方啊,黑夫眼光毒辣。”

  這座新邑,恰恰是這次秋季攻勢的重中之重,誰得到它,誰就将掌握戰場主動!

  想到這,王贲又問:“此邑,何名?”

  “禀通武侯,黑賊親自命名:襄陽!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