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1章(第8頁)

  一向心高氣傲的項籍卻對這“韓信”竟十分贊賞:

  “我聽說韓信在黑賊麾下為都尉,年輕勇銳,攻打百越時便立過大功,而後又在長沙大敗李由,更白衣渡江,奇襲江陵。”

  “依我看,若無此人幾次救急,黑賊恐怕早就戰敗授首了。”

  “如今黑賊被王贲困于漢濱,韓信又為之張奇兵,出冥厄,直插中原腹地,孤軍深入,卻屢敗秦師,燒其糧道,攪得秦軍後方大亂,真是一個兵家奇才!”

  說到這,項籍竟不由嗟歎道:“據說那韓信也是地道的楚人,他若能歸順大楚,為我所用,該多好啊!”

  這時候,堂下響起一個聲音:“既然少将軍如此喜愛韓信,我願去為将軍遊說此人,讓他棄暗投明!”

  ……

  說話的是叫武涉,盱眙人,項氏昔日的食客,也是項籍麾下不多的文士,他是範增從壽春帶來的,說此人能言善辯,可為說客……

  見項籍言辭中對韓信的用兵頗為贊賞,一直沒撈到機會表現的武涉立刻出面,希望去遊說韓信。

  張良也贊同:“少将軍也說了,韓信有兵兩萬,是黑夫的左膀右臂,也是打破南北平衡的關鍵,若真能說服他追随楚國,不但能讓黑夫繼續受困,還可讓義軍虎添翼,颍川必能輕易奪取!”

  而複興韓國,自然也就有望了。

  但項籍本就是個葉公好龍的家夥,隻是嘴上說說罷了,對武涉的請命不置可否,卻道:

  “此事稍後再議,韓王人選有了,子房也願冒險入颍川,趙、魏兩地,可有人去?”

  張耳和陳馀相視點頭,一齊出列:“張耳魏人也,曾為外黃之俠,與魏地豪傑相識,我願前往魏地。前甯陵君魏公子咎,有賢名,今為庶人,與其弟魏豹匿身于臨濟,可立為魏王!”

  陳馀亦道:“臣嘗遊趙,知其豪桀及地形,願請奇兵北略趙地。趙公孫趙歇,乃趙孝成王之玄孫也,為人賢,今居巨鹿郡大陸澤,投靠趙地大俠魯勾踐,可為趙王!”

  張耳是魏國名俠,陳馀的妻家在趙地,名聲響亮,這兩人過去,或能鬧出一番事業來,項籍同意了二人的請命。

  他又點了破淮陽時立下功勞的陳人武臣,帶着一千人作為先鋒,随張耳進入魏地,至于随陳馀去趙地的人選……

  還不等項籍想好人選,卻有一個站在廳堂内的持戟郎,忽然出列,向項籍下拜:

  “臣願護送陳先生去趙地!”

  項籍看了那持戟郎一眼,三十餘歲年紀,身材倒也魁梧,隻是隻覺得面生得很:“汝何人也?”

  “項氏小兒,白長了一對重瞳,這就不認得乃公也?”

  持戟郎心裡直罵娘,嘴上卻唯唯諾諾:

  “臣陽城人,陳勝!”

  ……

第0808章

而我們必将為王!

  “苟富貴,勿相忘!”

  走出淮陽廳堂,看着天上南飛的鴻鹄,陳勝想起兩個多月前與吳廣說的這句話,都感到一陣躁意。

  他懷着“立大功,為王者”的野心,去投奔項籍,卻自取其辱,不但手下被收編,自己也隻做了一個區區的持戟郎,理論上的俸祿也不低,可就是手裡沒權啊!

  陳勝也憋了口氣,要讓項籍看看自己的本事,但從下邳到淮陽,他們都跟着後軍走,根本沒有表現的機會,也就在攻打淮陽城時,因為是陳地人的緣故,奉命随陳馀潛入城中,與張耳約定裡應外合的時間,算是立了小功。

  本想這回該得激賞了吧,誰料還是一樣的職位,項籍連他是誰都不記得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