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2章(第3頁)

  方才北伐軍與颍川軍大戰時,城内的人本還有些躊躇,但一看到北伐軍竟打着“韓”字大旗,又與秦軍殊死作戰,遂産生了一些美麗的誤會,還當他們是來複韓的同志呢!

  于是,便真有人帶兵殺出城來,前後夾擊,這才有了颍川軍的潰敗。

  眼看大戰已畢,那些出城相助的韓人也過來拜見了,領頭的是個長八尺五寸的白面漢子,年歲三旬上下,一身戎裝,英武之餘,又有幾分貴族氣質,方才他作戰勇猛,殺了不少颍川軍卒,身上還沾着血。

  此人被親衛攔下,卸了劍後才得靠近,他方才向吳廣等人打聽他們從何而來,但衆人三緘其口,隻知他們滿口陳楚口音。

  此刻,這位韓人領袖又打量着韓信、利倉等人,眼睛最後定格在他們身後的“韓”字大旗上,遂不再疑慮,有些動容地朝韓信拱手道:

  “韓信,見過将軍!”

  韓信有些愣神,還當是自己聽錯了,一旁的吳廣等人則以為他直呼韓将軍之名,真是大不敬,遂大聲叱喝。

  韓信止住了他們,複問此人道:

  “你……叫什麼?”

  白面漢子也摸不着頭腦,隻能再作揖道:

  “我叫韓信,韓襄王孽孫也,苦等多日,總算将楚地義師盼來了,大韓光複有望矣!”

  ……

第0810章

結盟

  韓信,嚴格意義上,應該稱他為“公孫信”才對。

  淮陰人韓信,雖被漂母稱之為“王孫”,不過以為他是沒落貴族,可實際上,韓信對自己身世也稀裡糊塗:父親早亡,根本沒印象,隻知道自家也許是闊過的,但那有什麼用,少年時母死難葬,隻能埋在荒野高崗之上,之後十年過着朝不保夕的生活,是真正的布衣黔首。

  而這位公孫信,卻是韓襄王孽孫,有宗譜世本為證,是正兒八經的貴胄,含着金子出生,隻可惜韓國二十年前就亡了,宗廟之犧,為畎畝之勤,公孫信也成了庶人。

  但公孫信一直對韓國之亡憤懑不平,十六年前,剛成年的他曾參與過鄭地的暴亂,想要奪回韓王安,複辟韓國,還去遊說張良,希望張氏參與進來。

  可張良看出當時秦國勢強,舉事必敗無疑,拒絕了公孫信,果不其然,新鄭舉事失敗,韓地抵抗力量被秦軍剿殺殆盡,韓王安也被殺,公孫信成了通緝犯,隻得輾轉流亡。

  時隔多年,當聽聞秦始皇崩,南方和東方大亂,他又潛回韓地,藏身在昆陽城一家豪傑大戶家裡。

  當聽說“楚軍已破淮陽,将進軍颍川,複韓國”的消息後,便開始做起義準備。

  豈料,他們中出了叛徒,事情敗露,隻好倉促提前舉義,若非城外正巧來了“義軍”,公孫信恐怕要死于非命了。

  但直到面見了那位同樣叫“韓信”的将軍後,公孫信才搞清楚,來的原來是北伐軍,不是楚軍啊……

  見公孫信口口聲聲“複辟大韓”,韓信變了臉,讓人當場拿下,囚于昆陽城裡的牢獄裡,城内一起舉事的韓人,也都被收了武器,由北伐軍當成俘虜看着。

  “那所謂的北伐軍不是還在江漢麼?怎忽然跑到千裡外的颍川來了。”

  這一兩個月來,天下形勢變化太快了,公孫信吃了消息滞後的虧,正暗自悔恨之際,牢門卻開了。

  卻是利倉笑走了進來,他拎着酒壺,身後士卒端着菜肴,滿臉笑容。

  “真是得罪公孫了!”

  公孫信有貴族的傲氣,冷笑道:“這位都尉,莫不是給我送來斷頭飯?”

  利倉做出訝然狀:“何以見得?”

  公孫信道:“我是知道的,汝等号稱要靖難北伐,但仍自诩秦吏秦軍,而吾等韓人欲複辟韓國,在此相遇,那便是兔子遇上了獵狗,爪下豈有活命之理?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