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2章(第5頁)

  韓信搖頭:“話雖如此,但過去幾個月,常有人向武忠侯進王号,或勸其稱楚王,或稱玄王,君侯都統統拒絕……至于那些複國之人,君侯亦不與同謀。”

  “可利都尉卻告訴那韓……信,說君侯支持韓國複辟,甚至還許諾,往後與山東豪傑邦國分陝而治,這些話,若傳出去,恐将壞我軍心,使人疑君侯之志,切不能亂講!”

  看着這位滿臉認真的年輕将軍,利倉樂了:“将軍作戰時詭計百出,但不打仗時,為何竟如此迂直?”

  他可是黑夫一手帶出來的心腹,深信,若武忠侯在此,為了最大程度保全己方,獲得勝利,也不會拘泥這些細枝末節。

  “這策略,還是韓将軍提出來的,但若不使詐,恐公孫信不從。”

  那些話,什麼複韓,什麼結盟,什麼合兵,全是利倉騙公孫信的!

  那些糧秣、甲兵,城邑,也是故意許給公孫信,以增強其勢力。

  “非如此,怎能騙得公孫信留在颍川,發動韓人舉事,甚至北攻陽翟,為吾等吸引南陽軍呢?”

第0811章

誤會

  利倉一直覺得,韓信,嗯,淮陰布衣韓信,是一個奇人。

  韓信出身卑微,性格有些古怪,不但做事為人迂直,脾氣也不大好,一邊生怕被人瞧不起,一面又心氣極高。仗着武忠侯的賞識,和軍中無人能及的軍功兵略,恃才傲物!在北伐軍裡,除了黑夫、蕭何外的文武官吏,韓信統統不放在眼裡,一點也不尊重他們。

  前段時間,韓信就因此與黑夫舊識滿交惡,此番北上汝南,利倉與韓信搭夥,好幾次都被此子氣得想拍案而起。

  他言語裡時常帶着高高在上,對利倉提的建議報以輕蔑一笑,仿佛這是三歲孩童的智謀,張口閉口就是:

  “利都尉隻需管好後勤,用兵打仗的事,交給韓信就行。”

  言下之意:你也懂打仗?在我面前談用兵,真是班門弄斧,還是算了罷。

  總是,是個難以相處的人,放在平日裡,利倉絕不想與這樣的人做朋友。

  可一旦站在地圖前,指點用兵之道時,韓信卻仿佛變了個人。

  “我軍雖在上蔡、昆陽連勝兩場,但損失也不小,傷兵應立刻送回汝南,所餘能戰者,不過萬五千人。”

  “但南陽守軍實力未損,斥候來報,南陽守齮(yǐ)已将兵北上,兵臨舞水,兵卒外加臨時拉丁的民夫,不少于四萬……”

  一萬多人打四萬,韓信縱然自信,卻也不會打這種明顯劣勢的硬仗。

  所以大軍不能直接南下與敵接戰,而要用上他和黑夫都喜歡的招數:

  “善動敵者,形之,敵必從之!應讓大軍做出進攻颍川之勢,誘敵來援!”

  說白了,就是運動戰,避敵主力,誘敵深入,集中優勢兵力各個擊破。

  光靠他們是不行的,還需以複韓之名,讓韓人發動起來,将颍川局勢攪得更亂,這便是利倉去騙公孫信的原因。

  但韓信和利倉,壓根就沒打算與公孫信,一起去進攻陽翟!

  他們的目标,不在北,而在西!

  韓信指着地圖上的道路城邑道:“昆陽以西為父城縣(河南寶豐)、應邑,再往西則是魯陽縣(河南魯山)……”

  魯陽縣在伏牛山東麓,山川盤纡,兩峰壁立,中有流水,地勢險要,楚國長城的北段就建在這,并設魯陽關,作為南陽與伊洛之間的沖要。

  韓信一早就瞄準這了,他說道:“春秋時,晉、楚争鄭,恒角逐于颍、湛間。韓、魏、楚之師,常戰于魯陽之下,此兵家必争之地也。”

  據說兩百多年前,魯陽文君封于魯陽,力抗三晉聯軍,戰至正酣時,太陽将落,魯陽文君竟對日揮戈,太陽為之倒返天空,因此得以繼續作戰,大敗三晉。南北諸侯,圍繞這展開了無數次争奪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