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2章(第6頁)

  據說兩百多年前,魯陽文君封于魯陽,力抗三晉聯軍,戰至正酣時,太陽将落,魯陽文君竟對日揮戈,太陽為之倒返天空,因此得以繼續作戰,大敗三晉。南北諸侯,圍繞這展開了無數次争奪。

  由此可見,魯陽,便是南陽的北大門,荊、豫徑途,斯為險要。王贲軍每個月,需要從三川郡,也就是洛陽一帶運十萬石糧食南下,魯陽便是其必經之路!

  利倉颔首,雖不喜歡韓信,但對韓信用兵的眼光,他卻已不再懷疑:“若能攻占魯陽,便截斷了洛陽到南陽的大路,加上颍川局勢糜爛,敖倉之糧不能南運,王贲軍每個月八成的糧食,便都沒了着落,靠南陽郡的存糧,他們撐不了多久!”

  “不止如此。”

  韓信道:“南出魯陽,則拊宛、鄧之背;北首伊阙,則當鞏、洛之胸;西指嵩高,而陝、虢之勢動;東顧汾、陉,而許、颍之要舉矣。”

  “若南陽軍上當,北上進攻舉事的韓人,我便可帶着大軍,從魯陽迅速南下,襲擊空虛的宛城!”

  “而若南陽軍察覺了吾等的意圖,不管颍川,隻回防宛城,那也無妨。魯陽的東面、西邊、北面,不管我去往何處,都能攪得敵軍後方大亂!”

  “一旦三川、颍川糜爛,甚至連函谷關也受到威脅,我不信,王贲還能安然與武忠侯對峙與江漢,對後方置之不理!”

  ……

  九月初二這天,韓信與利倉帶着北伐軍一萬五千餘人,離開昆陽,這座城池,正式還給了韓人。

  公孫信站在城頭看北伐軍遠去,回頭對屬下道:“二三子,吾等也走罷!”

  公孫信可不傻,他壓根不相信韓信、利倉真會與自己會師陽翟,助他光複韓國。

  “南陽秦軍數萬人已北上,彼輩定是想要讓我吸引秦軍!”

  他才不做這冤大頭。

  于是韓信前腳才走,公孫信就撕毀了盟約,吩咐韓人放棄昆陽,向東行進——他打算以舞陽為基地,進攻位于颍川郡東部的幾個縣,取東不羹,奪召陵(河南漯河),以打通與陳郡楚軍的聯系,先投靠項羽,再緩圖複國不遲。

  “晉重耳複國,不也是先投靠了齊、楚、秦等大國,借其力量返國的麼?”

  公孫信以重耳自居,眼下他手裡也有三四千人,甲兵精良,糧秣充足,又占了幾個縣做地盤,遂生出了從前未曾有過的雄心來。

  唯一犯難的是,他與楚人素無往來,無人引薦。

  也是瞌睡來了枕頭,次日,當公孫信一行抵達舞陽時,卻正好遇上了楚國的使者西來,并點名道姓,要見“韓信”!

  公孫信大喜,親去迎接,卻見來者寬袍大袖,頭戴長冠,典型的楚人士大夫打扮。

  使者自稱武涉,因為韓人接受了北伐軍大量淘汰的衣甲,乍一看與北伐軍無異,統帥也叫韓信,連使者也被迷惑了。

  武涉懷揣秘密使命,認為言多必失,也不多問,隻等公孫信來後,朝他恭恭敬敬地下拜。

  “奉大楚上柱國項将軍之命,外臣武涉,特來拜見韓信将軍!”

  公孫信頓時大喜:“我就是韓信,項将軍,他竟知道我?”

  ……

  颍川又發生了一樁美麗的誤會之時,遠在數千裡外的蜀中成都,氣氛卻極為緊張!

  這裡氣候舒适,深秋時節,垂柳卻依然嫩綠,錦官城内外松柏森森。

  城内郡府中,身材發福,有些肥胖的蜀郡守常頞(è)高坐于郡府階上的軟榻中,對階下被縛之人說道:

  “蜀郡雖為氐羌之鄉,飯食粗糙,但本郡守對吃食,可是有些講究的。”

  “遇上貴客遠道而來,調夫五味,甘甜之和,芍藥之羹,江東鲐鮑,隴西牛羊,五肉七菜,宴飨之上,一樣都不能缺。”

  “至于平日裡,春時喜着饴蜜,夏時尚滋味、好辛香,入秋之後,便喜歡最簡單的烹煮,再老的肉,烹上幾個時辰,也能爛熟,骨肉分離……”