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193章(第10頁)

  “王贲軍主力十萬退至新野一線,又分派了四五萬人的偏師,在向西移動,去了穰縣一帶?”

  穰縣就是後世河南鄧縣,大名鼎鼎的穰侯魏冉封地,再往西,可至丹陽(河南淅川),那裡北通武關,南接漢中……

  黑夫立刻警覺起來:“莫非,王贲已察覺了我派東門豹通過上庸,入漢中的企圖?”

  上庸,就是後世湖北十堰一帶,春秋時,為麋、庸二國地,後二國為楚所滅,置“漢中郡”,但到楚懷王時,因不忿被張儀所欺騙,楚對秦開戰,卻被打得大敗,丹陽、上庸也丢了,後來雖重新多奪回兩地,但至頃襄王十九年,又割上庸、漢北地與秦。

  從那以後,楚國的苦日子便來了,上庸之地,西達南鄭,東走鄢、鄀,東北連宛、鄧之郊,南有巴、峽之蔽,是江漢的西部屏障。割上庸之明年,秦拔西陵,又過了十一年,秦兵已入郢。

  其實反過來也一樣,黑夫若能奪取上庸,北可走丹陽威脅武關,西可奪漢中,眼下巴蜀已盡歸北伐軍,黑夫又派了一萬人入巴,希望盡快消滅困守江州的馮劫,而後蜀郡兵走金牛道,趙佗、吳臣走米倉道,與東門豹會師漢中,便可直接威脅到關中地區。

  屆時,縱無法越過秦嶺攻入關中,面對鹹陽的一日三警,胡亥、趙高必恐,王贲和馮去疾必須分兵回關中,南陽這邊的局面,或許就能打開了。

  但眼下,王贲好似看穿了黑夫的計劃般,正面退守新野之際,卻分兵去漢中,這倒是讓黑夫有些頭疼,如此看來,東門豹縱能搶先奪取上庸,但漢北、南鄭,卻有些困難。

  仗依然難打,畢竟對手是王贲啊。

  黑夫立刻向西邊增派了一萬人,又讓信使去提醒東門豹小心,等到是夜,他處理軍政事務,困倦得不行時,卻猛然想起一件事,驚得醒了過來,立刻披衣出帳,喊來幕僚。

  “韓信,現在何處!?”

  ……

  韓信已至丹陽。

  丹陽,是丹水與淅水相夾的一片區域,位于丹水之陽,據說這裡曾是楚國的發源地,楚國的祖先鬻熊居丹陽,不滿百裡之地,且處處荊棘,到楚武王時才遷徙到鄢地。

  曆史雖然顯赫,但丹陽早已被楚人抛棄,後又為秦所奪,眼下隻是個小鄉邑,當北伐軍從宛城西行至此時,遠望盡是草莽山林,貧窮而落後。

  但當地也有一些特産,比如可作為弓材桃弧棘矢,利倉讓人砍了不少,他們雖在昆陽、魯陽繳獲了大量甲兵,但消耗亦是巨大,一路來連續幾戰,有的材官已将弓拉崩。

  除此之外,還有用以濾酒的“苞茅”,米酒雜質極多,不濾一下,幾難入口。

  韓信此時此刻,正盤腿坐在丹水之畔,一邊喝着用苞茅濾過的當地米酒,一邊看着士卒們伐木制筏,準備渡江。

  韓信心情很好,從八月上旬出汝南開始,到九月底,這月餘時間,他們已跋涉千餘裡,轉戰數郡,打了好幾場硬仗,一口氣将南陽王贲軍背後的三條糧道一一掐斷,尤其是前幾日,韓信的計劃猶如神來之筆,不往東去,卻向西來,打了從關中向宛城運糧的敵軍措手不及,破壞糧車數百乘,焚毀糧食起碼十萬石!

  現在,武關道依然冒着濃煙。

  利倉也不再懷疑韓信之策了,笑稱:“這下,王贲軍,恐怕要吃一個月稀粥了。”

  而現在,漫長的遠征,似乎已看到了終點。

  “過了丹水,便是漢北,漢中之兵,或支援南郡,或去了巴蜀,十分空虛,吾等隻要破了鄖關(湖北鄖縣),便能南渡漢水,至上庸地……”

  黑夫派韓信北上時,隻是為了救急,并未想這麼遠,倒是韓信敏感地意識到,上庸、漢北的價值。

  他以為,王贲軍進攻襄陽失敗後,會退回南陽,一邊等待後方糧食,一邊保持守勢,整個冬天都不會再南下了。

  想靠強攻奪取南陽,甚至殲滅王贲手下的十多萬大軍,無疑極其困難,這位将軍不但善攻,也善守。

  所以,漢中郡将變成雙方奪取的重點,一旦北伐軍控制漢中,便能走子午道、褒斜道、陳倉道襲擾關中……

  于是,在率大軍西進的同時,韓信也讓吳廣等人,喬裝成逃避戰亂的黔首,設法去江漢,與武忠侯取得聯絡,向他禀報這一設想,希望黑夫能派兵到漢中接應。

  不過眼下看來,一切順利,王贲應尚未意識到韓信已西來,而派兵去方城夏道阻攔。

  驕傲在這個年紀輕輕,卻已戰功顯赫的将軍心中滋生,使得他對利倉說出了這樣的話。